年会现场
2018年10月17日-1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青岛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城市交通领域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1300余名代表与会,围绕“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主题深入研讨城市交通、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相互交融的新时代特征,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新目标,探索新技术与交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我院黄富民总工程师、曹国华副院长带队,共11人参加本次大会,有14篇论文被录用。
17日的全体大会上,多位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汪光焘作了题为《“多规合一”与城市交通规划变革》的主题报告,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应抓住国家实施“多规合一”的契机,审视既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探索城市交通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变革方向与路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作了题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的研判》的主题报告,对部分城市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的问题做了剖析,并结合国务院最新政策文件,分析了规划设计、行业管理、多制式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戴继锋以《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的思考》为主题,结合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的体会,重点思考了交通体系如何落实国际眼光、世界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同济大学杨东援教授作了题为《城市交通治理与大数据支撑技术》的主题报告,从管理逻辑走向治理逻辑、社会沟通基础上的政策议程、服务于智能治理的信息平台等三方面进行阐释,指出将传统物理空间中的对策思维扩展到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在政策议程中通过建立价值共识推进社会的共享共治。
参会人员合影
18日大会共组织8场专题论坛、1个青年论坛和2个特别论坛。由于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同时也是建院四十周年和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在全国交通领域的影响力,展现我院中小城市交通研究整合优势,经曹国华副院长与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前期的深入沟通,确定由我院承办“高质量发展下的中小城市综合交通治理”专题论坛。该专题论坛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综合交通存在发展粗放、路径不明、管理低效等问题,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中小城市提出的发展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中小城市综合交通”为对象,以“治理”为手段,探讨如何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并实现城市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举办“高质量发展下的中小城市综合交通治理”专题论坛的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专题论坛由黄富民总工程师主持,邀请了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马小毅副院长、中设设计集团邓润飞副总规划师等8位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
黄富民总工程师主持论坛
东南大学张益邦博士代表过秀成教授做了题为《中小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能力与提升方法》的报告。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出行及运行的特征、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目标和思路,从交通体制机制、交通政策法规、治理标准体系、设施规建体系、交通管理体系和能力评估体系六个方面构建交通综合治理体系,并介绍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叉口群运行优化技术、基于步行性的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等综合治理提升方法。
东南大学张益邦博士作报告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马小毅副院长以中小城镇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探讨为切入点,介绍了在新一轮总规编制试点要求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小城镇从交通管理向交通治理转型升级;并以大沥镇为例,探讨了在广佛同城化背景下,通过加强与广、佛中心区的衔接、建立差别化交通供应、打造景观大道、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近期治理规划,实现大沥镇区域协同、交通品质提升。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马小毅副院长作报告
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中小城市的交通特征和治理重点。陈小鸿教授首先从城市交通要素的特征转变解读了城市交通治理的内涵;然后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中小城市的交通特征;最后提出中小城市交通治理的重点是:基于城市群交通服务的合作治理、从城市治理角度对道路交通再定义、规划预留公共交通枢纽支撑城市扩张。
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作报告
中设设计集团副总规划师邓润飞博士对都市圈交通出行特征及发展策略做了深入探讨。首先介绍了都市圈的概念及测度指标,对东京、巴黎、伦敦等世界级都市圈发展轨迹与范围进行总结,并与南京都市圈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基于大数据分析总结了南京都市圈区域出行分布、通勤交通出行等特征,并对通勤人群进行画像分析、探讨出行机理,得出出行紧密圈层范围。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提出都市圈交通发展策略,通过强化一小时通勤交通圈建设、织补跨市毗邻地区交通网络等措施,来支撑跨市通勤、通学交通需求。
中设设计集团副总规划师邓润飞博士作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王继峰副所长做了题为《县域交通发展特征与规划对策》的专题报告。王所长指出,县域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是重要的层级之一,主要特征表现为机动化趋势明显、城乡通勤圈扩大与交通服务滞后、县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之后,王所长提出可以通过推进城乡客运向基本公交服务转变、规范和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工具有序发展、提升县域交通治理水平等方面,提高交通服务水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王继峰副所长作报告
我院王树盛副总工程师结合我院近十年来对中小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实践与经验,做了《中小城市综合交通的问题与规划导向——以江苏为例》的报告。报告系统综述了江苏省中小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重视路网尺度、空间尺度过大对绿色城市交通模式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除落实“密路网、小街区”理念外,应紧凑化建筑布局,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促进公交与步行双提升;二是客观、科学地看待绿色交通的定位,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公交分担率目标,并建议从缩短车外时间入手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同时应坚定地发展慢行交通;三是对快速路应持谨慎态度,应平衡考虑、客观评价快速路在交通、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作用与副作用;四是建议像大城市一样看待中小城市的停车问题,从停车规划与建设、规范停车秩序、共享停车、经济调控等多方面整治城市停车问题;五是重视城乡交通需求多元化态势下传统的城乡公路交通存在的安全隐患,建议构建多元化的城乡交通网络。
我院王树盛副总工程师作报告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邓良军高级工程师做了题为《杭州都市区中小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报告首先从都市区和城区两个层面介绍了都市区中小城市的交通特征;然后,指出“市域空间与都市区空间耦合,有利于交通发展模式转型”、“都市区‘多层次、多功能’交通设施,有利于引导用地交通一体化”和“市域城镇空间连绵化,有利于促进市域交通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区中小城市交通转型的契机;最后,以桐乡市为例,讲述了在杭州都市区下桐乡市的交通发展战略。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邓良军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我院王进坤主任工程师结合工作以来的项目经历,做了《“城市群”时代苏南县域经济体的交通战略与路径》专题报告。报告首先对苏南县域交通十年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总结回顾,提出在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和增长的过程中,苏南县域经济体积累了一些共性交通问题。之后结合新时代苏南县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融入区域、借力突围,统筹全域、引导集聚,突出重点、补齐短板,评估反思、动态优化,绿色高质、精细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苏南县域经济体未来的交通发展战略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我院王进坤主任工程师作报告
本次专题论坛吸引了大量参会人员前来参与,在我院成立四十周年和交通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大大提升了我院和交通中心的业界影响力。由于前期沟通、准备工作充分,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年会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命,你的想法可以改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