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衍生出交通拥堵、居住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城市病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共性问题,经过艰苦的治理历程,呈现在眼前的英国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等,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借鉴和启示。
城市病:交通拥堵
伦敦曾是世界著名“堵城”,但经过多年努力逐渐甩掉了这个名号。政府鼓励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等措施多管齐下,改善了伦敦交通状况。以地铁、公交为主力的全方位公共交通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出行,助益伦敦畅通。
■发达地铁网络
伦敦地铁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863年。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覆盖402公里,共11条主线,近300站。伦敦地铁每天运送的乘客约有400万人次,高峰期有535辆地铁同时在伦敦城内穿梭。因为班次多、准点率高、站点多,地铁成为伦敦普通市民出行最便捷的选择。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乘坐地铁都非常方便。乘客只需在地铁里的售票机上或者遍布大街小巷的商店和报刊亭中购买适合自己的票种就可以。最常见的非接触式支付卡等都有每日票价封顶,超出部分不用再支付。
近年来,伦敦地铁还在不断开发修建,一些老旧的车站、地铁也在更新换代,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公交优先行
除了四通八达的地铁系统,伦敦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区公共交通网络,红色靓丽的双层巴士已成为城区一道明亮风景。

伦敦交通局数据显示,伦敦市区共有约9000辆公交车、近700条线路,每年有超过20亿人次乘坐伦敦公交车。尽管大部分公交车由私企控制,但都需获得伦敦交通局的监管。
伦敦公交车大部分从早上6点运行到晚上11点,也有一些提供24小时服务。有些夜间巴士的路线与日间运营巴士的路线相同,而另一些则采用完全不同的路线或是在地面上沿地铁线路运行。
信息化时代,伦敦的公交系统也与时俱进,很多车站有显示车辆的预计抵达时间的屏幕,乘客还可发送短信获取下一趟公交车的到达时间。同时,所有公交车的实时信息都能通过网络查询,非常利于市民出行。

另外,伦敦的街道上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公交车道,公交车享有优先权,一旦有车辆违规占据公交车道,被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来后违章司机就只能等着收罚单了。
■城市拥堵费初显成效
与公交车分享伦敦地面交通的还有大量出租车和私家车。由于车辆的增加,伦敦也曾面临严峻的交通拥堵情况,成为世界交通最拥堵的城市之一。为此,伦敦市在2003年推出城市拥堵费,使得伦敦市区交通拥堵现象有所缓解。

拥堵费是针对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至晚上6点(公共假日除外)在拥堵收费区内行驶车辆征收的费用。拥堵费在过去10年有所增长,目前已从最初每天5英镑上涨至11.5英镑。
拥堵费实施之初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至2006年,伦敦中心区交通减少21%,每天出现在伦敦街头的汽车数量比征收费用前显著减少,伦敦市区车辆行驶速度也明显提高。
伦敦交通局称,2011年至2012年,伦敦拥堵费收入达1.37亿英镑,部分费用被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网络、道路安全以及骑车设施等。
■鼓励绿色交通
随着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理念的增强,近年来伦敦不断借鉴荷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经验,开始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本身就是自行车出行的拥护者。他对伦敦自行车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对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大开绿灯,加大资金投入。他说,希望自行车能够更加常见,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刚为他雄心勃勃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计划
目前,伦敦大街小巷里很多显眼处都能找到出租自行车的存放点,30分钟内免费骑行,为市民带来很多便利。
伦敦交通局数据显示,2001年,伦敦民众每天自行车出行仅32万次,2011年为57万次,政府希望这个数字能在2026年增至150万次。
作为全美第一大城市,纽约市有常住人口820万,每年还吸引5600多万人次到访。如何保障城市交通畅通,始终是纽约市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纽约市一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面出台措施限制私家车,在治理城市道路拥堵方面颇有成效。
在全美各大城市中,纽约市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最高。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的数据显示,在曼哈顿岛,80%的人选择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手段。这一切都归功于纽约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纽约市拥有24条地铁线、230多条公共汽车线路,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高密度、全天候公共交通网络。纽约地铁始建于100多年前,逐渐形成了总长度约1355公里、468个停靠站点的庞大系统。
历经多年的纽约地铁常给人脏乱差的印象,但其运行却十分高效。2014年,纽约地铁总客流量超过17.5亿人次,工作日平均每天客流量约560万人次,超过美国其他城市地铁客流量的总和。
美国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事务学院终身教授郭湛表示,纽约地铁的软件建设非常好,在数据共享方面尤为突出,所有地铁运营的数据都是向社会公开的,不少公司运用这些数据开发手机应用,方便居民出行使用。

为鼓励低碳出行,纽约市政府2013年启动了全美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由花旗集团等冠名赞助。该计划在全市设有330个站点,共有6000部蓝色自行车可供使用。数据显示,计划推出一周年后,有近10万人注册成为年度会员,远远高于预期。
除了大力推行公共交通,纽约市还通过市场规则限制私家车。郭湛指出,包括纽约在内美国各大城市,停车位的设置都是市场主导的,政府基本不过问。他说,如果纽约市政府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样,要求开发商配备一定的车位数,那么就鼓励了在城市中心区拥有和使用车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密度,抬高了房价。
在纽约开车,需要支付燃油税、过桥过路费和高昂的停车费,许多在纽约市中心生活和工作的人为此主动放弃私家车出行。在曼哈顿中心区时报广场附近,停车场半小时收费8.45美元,一个小时的停车费则高达20美元。虽然私家车主也可以选择使用路边的停车计时器停车,但车位极其有限,而且费用也在逐年攀升。2010年,路边停车一小时只需要1美元,如今这一价格已经涨至4美元。纽约市还派驻了2000多名专职的交通协管员,一旦路边停车超时,车主将面临高额罚金。
在纽约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纽约市以对私家车的“严苛”著称。曼哈顿岛上随处可见各种限速、限行、禁止停车或限制性停车等标识。每逢跨年、联合国大会等重大活动时,执法部门还会采取封闭道路、车辆限行的措施。纽约市针对私家车的执法也毫不含糊,仅在2014年,市议会就通过了包括限速、重罚不让行人的司机、吊销有致命车祸的出租车司机执照等内容的法案。
专家表示,纽约市将防治交通拥堵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管是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出行还是立法保护行人,种种政策的出台均围绕着保障交通畅通这一目标,因此成效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