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趋于平稳,设计的各个领域正面临对象、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重构。城市规划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城市产业升级和商业创新需求的层面,更应当成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创新的积极推动力量。从 “玩得了数据,下得了社区”(由《T+城市》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规划的维度:我毁灭你,与你无关》的文章引起讨论)这一年轻规划师在社会转型中关注的问题可以看出,规划设计行业的颠覆,要么走跨学科路线解决城市问题,要么回归“人本主义”解决民生问题。现代城市规划植根于“人本主义”,但在土地财政的增量扩张中,城市规划成为了追求政治绩效与商业利益等目标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进入了存量土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城市规划师也开始关注社区,关注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下被忽视的社会群体,并以自己的方式和视角介入到社会创新中。
规划师视角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在匡晓明所长的带领下积极转型,将视角由增量规划的新区、园区、城区建设,投入到存量改造为主导的社区改造项目中。本次社区改造的对象为上海市静安区(原闸北区)“美丽家园”更新改造项目的部分老公房,主要为80年代市中心拆迁安置的住区。这类老公房住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设施陈旧、建设标准低,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发展变化的生活需求,存在很强的更新改造需求。而在过去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一波波住宅开发的浪潮下,老公房一直被遗忘在角落,即使居民呼声大,也未受到重视。但其实它一直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基层文化和百姓的喜怒哀乐。从静安区(原闸北区)统计数据来看,老公房占据着全区近四分之一的用地,全区有近4成的人口居住在此。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老公房的更新改造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巨大。

静安区(原闸北区)老公房所占比例分析(面积比例住宅比例人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