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交都市”要如何打造?公交优先怎样实现?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薛博认为,核心是要重构公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让交通引导城市发展,而非被动适应。

他认为,传统的公交优先是强调在财政、用地、路权等各类资源方面向公交倾斜,让公交多占些资源,但很多城市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种层面的公交优先,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交通形势恶化的趋势。而真正的公交优先,也是公交都市建设的实质,是除了打造发达的公交体系外,还得在城市规划时,有意识地构建有利于公交优先发展的形态,促进公共交通与土地开发紧密融合,形成有利于依赖公交出行的城市空间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他认为,目前大多数内地城市都是交通被动适应城市发展,但在香港、新加坡这一类公交都市,却能够以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把轨道车站作为城市的开发中心,进行居住、商业、办公等混合开发,打造紧凑型城市,引导人口居住就业沿公交走廊两侧紧密分布,使居住就业就近平衡,减少跨区交通,缓解城市拥堵。
因此,打造公交都市,核心是要围绕大量的公交走廊,比如交通枢纽、轨道站点等交通资源来配置城市资源,把公交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轴,引导城市人口、就业岗位集聚在公交走廊两侧,从而实现在高度开发的都市中,解决人口的公共交通可达性问题。
来源:深圳商报
啸谈:薛院长说的非常好,公共交通引导开发是打造紧凑型城市的可行之路,是指导目前城市规划调整的方向。另外我想补充说点的是,规划阶段只能确定公共交通枢纽周边的开发强度、用地性质,而对于建成后好不好用却需要在城市设计、交通设计甚至标识设计环节加强精细化的设计考虑,特别是对于不同开发主体之间、不同建筑项目之间要确保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高效的组织人流、车流。要真正做到便捷、舒适和人性化,就需要在最初环节加强枢纽地区一体化的规划控制。
————————————
分享最新交通资讯
交流互动热点话题
关注啸谈阡陌
关注交通·科技·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