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规划形成“价值挖掘-对象明确-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控规管理落实”的工作思路。
规划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内涵,明确街区价值与特色: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体现了河南地区的发展变迁,是清代十三行行商的聚居区,丰富建筑遗存集中地,体现了河南地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空间发展脉络;是广州十三行行商与外商交往的见证;是清末民国时期河南地区多样化居住模式的真实载体;同时也是近代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片段。
针对价值,明确保护对象。建立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遗产保护体系。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0处,历史建筑22处,落实文化遗产普查提出的49处建筑作为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并对于街区内建筑按照相关法规提出分类整治的措施。本次规划提出保护多种类型的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分类保护骑楼街4条,一类传统街巷15条,二类传统街巷8条。在此基础上保护民间文学、老字号等6类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立保护与利用的工作体系。本次规划建立起从专项保护整治规划。针对街区整体格局风貌提出保护现有的潘氏大院等行商宅邸遗存以及海幢寺等对外交往的重要空间载体;保护清代至民国时期多样化居住街区的空间肌理和传统风貌;保护以漱珠涌为主要脉络的历史水系。其次针对骑楼街、每一栋建筑进行分类评估,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规划从遗产与城市功能融合的角度,提出街区活化的规划措施,以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为重点,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开展街区微改造。
与控规、规划管理相对接。同步编制控规与规划管理相关规定,提升规划的实施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