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停车确实不易,不仅要时刻避免见车下单的情况,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分辨真假停车场,或许在部分人看来,回到家后总归能舒舒服服地把车停靠在安全位置,但这也不一定。
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住宅小区停车服务价格,而在以往,国内一线大城市住宅小区停车收费基本执行的是政府指导价,如北京规定居住区露天停车场每月收费最高不得超过150元。但由于一户多车、整体停车位不足,部分住宅小区停车位在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前就已经出现变相涨价的情况,而北京市价格部门此前也曾接到投诉,位于北京南四环的部分新建住宅小区,出现不该收费的道路范围却被收费的现象。
现阶段,住宅小区停车费价格飞涨的情况还在出现,其中今年1月有消费者指出望京宝兴园小区一期地下车库在一个月内接连两次涨价,且每个停车位每年涨2000多元,这让很多业主感到难以接受。而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很多消费者都表示,小区的停车费每年都在增加,人们都说养车不易,其实养停车位也不易。
由于供需失衡,停车收费乱象一直屡禁不止,尤其是黑停车场,往往是执法人员刚清理完没过多久,违规收费的情况就又死灰复燃。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相关经营者甘愿铤而走险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能给经营者带来巨大收益。
以黑停车场为例,黑停车场利用社会公共资源随意收取停车费,而自身只付出一点人力成本:
据相关人士透露,黑停车场经营者在停车需求较多时期可以日赚上千元,部分黑停车场甚至能月入数十万元,巨大的收益让不少人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想法。
此外,对于不按标准收费的停车场,由于收费超过标准,再加上不主动提供发票,也能为停车场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鉴于停车收费乱象难以遏制,也有专家表示,这与目前相应的监管措施还未完善有关。按照本市2014年出台的停车管理办法,一个停车场共需12个部门进行管理,较为复杂,尽管消费者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投诉,但问题仍难以解决。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表示,各地停车管理投诉的举报,反映出多头都管理但却多头都管不了的困局,显示出一些行政管理政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仍不完善。
与此同时,虽然相关部门对停车收费的资质、收费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但基层执法人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执法力量不足的情况,难以对非法收费经营者或相关人员进行严格处罚,导致无法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针对目前的停车收费乱象,已经受到消费者、社会和政府层面的关注,其中今年1月初,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就曾表示:
“我暗访的时候就不止一次遇到过,自己立个牌,画个圈,戴个红袖箍就开始收费,给发票的收20元,没发票的收10元或者5元,不给钱还在后面追着骂”

在北京大概有将近几十万人来管理停车收费,这种乱象决不允许持续下去。
在部分专家看来,停车收费乱象与供需失衡有密切联系,假若能逐渐改善这一情况,消费者能较为顺利地寻找到合理、正规的停车场,慢慢地迫使收费不合理的停车场以及黑停车场退出。对于停车位难找的问题,可以通过云计算等互联网手段应用到闲置车位的共享方面,同时对于不按标准收费,人为操纵收费标准方面可以采取电子收费的方式,实现人钱分离。此外,针对监管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逐渐改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据悉,今年市人大拟对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进行调研起草,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停车资源均衡利用,开展城六区停车秩序示范小区试点,通过3-5年努力,使停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有消息表示,北京将争取自今6年下半年起,依托市区两级停车管理中心,采用视频监控、地磁、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将目前的人工收费改为电子收费,实现人钱分离和收支两条线。
?你手中的这杯“白牛二”,可能是假的!【315调查】
?外卖O2O被泼冷水,大批商户面临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