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深圳的城中村在过去30年中,为许多外地来深工作的居民提供了廉价的住房选择。同时,城中村也提供了大量的工商业和公共服务空间,为村内甚至村外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
本次城中村工商业及公共服务空间调研项目将在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助理教授郝璞和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傅娜的带领下在2015年6月开始(为期2-4周)对深圳11个城中村进行场地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城中村内的工商业及公共服务空间的分布、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及其对当地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
项目调研团队现招募实习生与我们一起开展驻地调研工作。
招募信息如下:
职位薪资:150元/天 (包括交通与餐饮补贴)
工作地点:深圳
工作时间:2015年6月开始为期2-4周(时间长度会根据项目进程进行调整)
申请截止日期:2015年5月15日
招聘人数:12人
岗位职责:
1、与团队一起按计划完成调研工作,主要任务是对城中村工商业及公共服务空间的走访和记录;
2、能保证连续参与调研工作至少一周。
职位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建筑学、城市规划、社会学及人类学专业背景优先;
2、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具备田野调查经验者优先;
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敏捷,并善于归纳和总结。
联系人:傅娜
邮箱: funa96@126.com(有意向者可发送简历到邮箱)
QQ:393030277
关于我们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很多社会团体。"土木再生"就是在深圳发起的以深圳、香港及台湾三地建筑、规划设计师为主的,致力于用设计知识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专业志愿者联盟。成员包括职业建筑师、规划师、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媒体人等多种专业人士。与一般的仅凭热情自上而下送设计进灾区的支援方式不同,"土木再生"的理念是希望开展通过对震区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城乡建设方式进行反思和探索,来推动一系列再生,包括:受灾环境的再生,家园、生活和希望的再生,适于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的再生,以及土木相关专业的再生。 总结灾区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土木再生"也在逐渐转型,从起初专门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过渡到通过对周边城乡环境设计质量的关注,包括本地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土木建设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并于2013年正式注册成为民非企业"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希望构建一个思想知识库和开放协作平台,汇集乡村/边缘社区实践案例(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建房、乡镇规划、公共设施和临时设施、受忽略的人居环境和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交流探讨乡村/边缘社区设计与营造问题,并为这一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资源供应提供信息对接的服务。
村络计划
“村络”Rural Meridians作为展览主题,也是土木再生reTUMU一项通过新媒体IT、数据研究Big Data和地图绘制Mapping等创新方法进行乡村实践研究和分享的计划。村络有三层意思:一是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重新梳理被忽视甚至被中断的乡村脉络Rural Context;二是建立乡村实践交流与协作网络Rural Design Practice Network;三是通过协作网络穿针引线去发现和点按乡村健康发展之穴位经络Rural Acupoints /Channels。
联系我们
官方网站:www.retumu.org
官方微博: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 http://weibo.com/retumu
官方微信:土木再生 / retumu
官方邮箱:retum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