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明朝帝都的宣传图册——《洪武京城图志》
分类
(编号:88)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E0NzUxOA==&mid=2651649624&idx=3&sn=905248ebd00e5cf442569b5e002bfc7b&source=41#wechat_redirect
作者
凤凰江苏
时间
2015-12-08 15:56:4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大兴土木,缔造皇都,其规恢弘伟,远非前代所可同日而语。几近功成之时,朱元璋考虑到,都城虽气象宏盛,空前绝后,但天下之大,遐方远裔众多,不可能都看见,便诏令礼部编纂有关京城南京的志书,颁示天下。《洪武京城图志》就此问世。 作为一本帝都的宣传图册,又是皇帝钦点,负责此书刊刻行世的礼部自然当成头等大事。 《洪武京城图志》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寺观、官署、学校、仓库司局、桥梁、街市、楼馆、厩牧、园圃13类,并附有《皇城图》《京城山川图》《大祀坛》《山川坛》《庙宇寺观图》《官署图》《国学图》《街市桥梁图》《楼馆图》9幅图,图文并茂,可谓“城郭宫室、郊庙坛遗,街衢楼馆、山川河道详矣”,“神京天府之雄,龙盘虎踞之盛”,一目了然。 600多年前的帝都盛景,其宏伟宫阙,叠叠楼宇,市井巷陌,民间烟火……翻开此书便可一窥。 《洪武京城图志》内附有的9幅图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皇城图》。 这幅图绘制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增建后的皇城形制,且后来明成祖朱棣北迁帝都,其皇城的形制基本模仿了南京的皇城。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皇城图》中画了各宫殿、各城门的大致位置,但对宫殿名、城门名没有做任何文字标注,唯一例外的便是太庙和社稷坛两处。 洪武九年,按照《周礼·考工记》所说的“左祖右社”之制,朱元璋在午门外左侧修建太庙,前庙后寝。太庙正殿设衣冠而不奉神主,又以亲王配享于东壁,功臣配享于西壁。寝殿9间,分间奉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几席床榻、衾褥军施、筐笥帷慢器皿之属,皆如事生之仪”。 与太庙隔御道相向,位于午门外右侧的,便是社稷坛,有史载:“在宫城之西南,背北向。社东稷西,各广五丈,高五尺,四出陛,第陛五级。坛用五色土,色各随共方……” 社稷坛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以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璃瓦。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 “社稷”一词指代国家。社,是社神,主管土地;稷,是稷神,主管五谷。由于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祭祀社稷,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袭社稷的大礼。 在明朝,五军都督府是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洪武京城图志》记载了5个都督府的大致方位:中军都督府位于承天门外御街西,以此从北至南依次为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 此外,《洪武京城图志》还一一罗列出了驻守南京城的42卫禁卫军,包括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等亲军12卫以及神策卫、豹韬卫、鹰扬卫等在京30卫。 明朝一般的卫有5600人,分为前、后、左、中、右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据此粗略估算,当时南京的驻军超过了20万人。 如此庞大的军队,光是粮食供给,对于当时的都城南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好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曾下令:“天下卫所,一律屯田。” 据了解,这批驻扎在南京城内外的军队,普遍进行屯田,共开垦出48万亩土地,建有37处大型粮仓。他们生产的粮食基本上做到自给,有时还有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明朝时期,海运和造船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国家递年海运粮储”。同时,明王朝还打造了庞大的明朝水师,以抵御倭寇的袭扰。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明王朝还建造了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打造如此庞大的舰队,所需花费必定不可计数,仅是供应造船用的桐油和棕榄,便已让百姓苦不堪言。《洪武京城图志》记载:“其成造船只,所用桐油棕缆,皆出于民,为费甚重。” 后来,据《洪武京城图志》载,朱元璋矜恤民力,“乃经营布置,于朝阳门外蒋山之阳,建立园圃,广植棕桐漆树各数千万株,所以备国家之用,而省民供也。”这里所说的蒋山就是今天的钟山,在今南京孝陵卫东,人们仍可见明代这三处园林的遗址。 明朝建设水师不遗余力,换取的回报也是丰厚辉煌。明朝立国近300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郑和下西洋,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16世纪,明朝水师在番禺海战中,重创葡萄牙殖民者,彻底浇灭其殖民野心;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全歼日本舰队,打得日本200年国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