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建档案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建设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执法检查、提高建设执政能力的工作依据。

如,南京市城建档案馆馆藏1949年至2013年建设用地规划档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执照)档案,既是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原始记录,也是我们城市每块用地、每栋房屋的“出生证”,更是办理产权产籍、维护物权、开展公共管理、依法行政的凭证性依据。
城建档案是各种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养护维护等工作的“线路图”
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国家决定修复、整修中山陵建筑,正是南京市城建档案馆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建陵时的工程档案,为修复工程赢得时间、节约了资金,并准确地恢复了历史原貌。

之后,从藏经楼、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纪念堂(无梁殿)等维修、永丰社的复建,到各种孙中山纪念活动与宣传,南京市城建档案馆馆藏的中山陵园建筑档案一次次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正因有城建档案作保障,中山大道上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二史馆)、中央通讯社、新都大戏院、国民政府外交部、交通部、国际联欢社等民国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得以顺利开展。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设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复杂,对现有地上地下空间建筑的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详尽,像承担南京地铁勘察、设计相关单位长期派员在南京市城建档案馆查阅档案也成为常态。
城建档案是城市社会治理、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的“数据库”
从涉及千家万户的房改,到依法拆违、物业管理、家庭装潢、小区业主维权等民生要事,从城市地下空间普查到国家重大活动项目,城建档案一次又一次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成为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合作者,更成为开展城市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承担着。

未来,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将使城建档案馆成为我市智慧城市、数字规划建设的一个基础资源中心和重要节点。城建档案也正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基础。
城建档案是构筑和完善社会记忆,传承城市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影像纪实、史志编制、“十三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和开发项目《中山陵档案》、《守望南京2016——南京城市设计实践展》等文化建设工作;为省内外各种媒体宣传南京历史文化、中外名人等的采访性档案利用提供服务,如2013年中央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合拍《百年南京》系列片、今年南京电视台《南京》系列片等。

城建档案不仅在资政、存史、惠民上发挥作用,而且也在传承文明、育人、维护和传递南京城市文化上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