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地名的出现时间是在清朝同治年间。它最初是指糖坊桥至明瓦廊之间的一条狭长的街道。1928年8月中山大道破土动工后,新街口逐渐成为中山路和中山东路连接点的专称。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大典之后,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决定对新街口一带进行拓宽改造,工程于1930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64周年诞辰日开工,至1931年1月20日完工,历时3个多月。这是南京市内街道上的第一个广场,故称第一广场,又称新街口广场。
南京解放前夕,新街口地区成为南京的交通、金融、商业中心。中山路、中山东路、中正路(今中山南路)、汉中路四条干道汇聚于此,这里终日车水马龙,熙来攘往。有交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大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以及聚兴诚银行等,构成了一个银行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华尔街”。福昌饭店、大三元菜馆、同庆楼菜馆、三六九菜馆等饭馆林立,灯红酒绿。中央商场、李顺昌服装店等商店云集,不胜枚举。《中央日报》、《朝报》、《新民报》、《扶轮日报》等有影响的报馆,以及大华大戏院、新都大戏院、世界大戏院、中央大舞台等娱乐场所也汇聚在新街口。新街口成为当时南京的核心。
南京人提起新街口,一定很熟悉,但你了解它多少? 看看下面的图,你能回忆起多少熟悉的景象?
30年代的新街口地区航拍。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之前,新街口广场中央曾经放置过一枚巨大的炸弹模型。这个模型是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防空委员会成立后,为举办防空展览会而制作的,意在提醒人们警惕日军的空袭。
1937年新街口广场上的全景。
民国时期的新街口,转盘中的孙中山铜像,为中山先生好友梅屋庄吉(日本)1929年赠送的。
民国时期的新街口广场,一片繁华景象。
1946年,从新街口广场看过去的交通银行南京分行。
40年代的新街口,街头交通警察在指挥道路交通。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放军坦克部队隆隆驶过新街口......
1949年7月6日下午17点30分,入城部队在新街口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宋任穷、陈士榘等领导人登上阅兵台,检阅了参加阅兵式的队伍。在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伴奏下,参加阅兵仪式的各兵种队伍绵延不断地从新街口广场通过。
检阅台上的刘伯承司令员
1949年10月2日,南京50万市民在新街口庆祝新中国成立。
1951年,新街口举行“抗美援朝”万人集会。
1960年南京无轨电车开通时,行至新街口(上图)。下图为60年代的南京公交无轨电车(上海产) 。
“文革”开始后,新街口成为“破四旧”重点区域。1966年,矗立在新街口广场的孙中山先生铜像换成了宫灯形牌楼,铜像被转移到中山陵园管理处保存,1985年3月12日又被安放到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前。
新街口是南京市的中心,“文革”以前几乎所有重要集会游行都在新街口广场举行。这是1964年8月11日举行万人“援越抗美”大会的场景。
60年代中期的新街口。
1983年5月,在新街口广场西北角兴建的金陵饭店落成。
80年代中期的新街口,远处的新华书店正在建设中。
金陵饭店“鹤立鸡群”
80年代的新街口鸟瞰。
1989年,新街口广场的雕塑变成金光闪闪的3把“金钥匙”烘托着银色的圆球,寓意着南京人民靠科学、民主、法制3件法宝,去打开现代化大门;象征着将建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南京,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浮现在东方大地上。
1996年11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新制作的孙中山铜像被面朝北的安置在新街口广场中央,但雕像周边环境面目全非。2001年,南京地铁一号线施工,新建的孙中山铜像被移走。
2010年5月19日晚,阔别了南京新街口中心广场9年多的 “孙中山铜像”正式回迁,铜像改为面朝南方。如今,南京地铁新街口车站的建立,又将给新街口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
来源:方志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