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子文公馆屋脊上的壁炉烟囱

昔日铁道部职员宿舍屋脊上的卫生间排气孔

拉贝故居屋顶上的老虎窗、壁炉烟囱

昔日美国大使馆屋脊上的壁炉烟囱
民国建筑第三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屋顶的细部——从外观上看,往往有突出于屋顶之上的老虎窗、烟囱和排气孔。
老虎窗就是开在屋顶上的天窗,也就是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用来采光和通风。屋顶的英文“Roof”,其音近上海话“老虎”,所以洋泾浜英语翻译成“老虎窗”。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南京人口的增加,兴建了大批西式的官邸、别墅和民居。南京人利用住宅二楼空间较高及有斜屋顶的特点,在二层与屋顶之间加建阁楼。为了增加阁楼的采光和通风,于是在屋顶上开窗,这种窗也被称之为“老虎窗”。“老虎窗”遂成为民国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民国时期,由于南京冬季比较寒冷,因此在官邸别墅和一些公共建筑物内部,在靠墙处几乎都砌有生火取暖的设备——壁炉。壁炉是民国建筑内部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显得高雅、温馨、浪漫。由室内壁炉而滋生的烟囱,突出于屋顶之上,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成了民国建筑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例如,宋子文公馆、马歇尔公馆、拉贝故居、美国大使馆、利济巷慰安所等建筑都设有壁炉烟囱。
此外,在民国建筑的卫生间,往往都有一个排气孔,突出于屋脊之上。如金陵大学甲乙楼、丙丁楼、戊己庚楼、辛壬楼,东箭道行政院办公楼以及中山北路铁道部职员宿舍等。

昔日孙科公馆铸铁大门


昔日中央广播电台江东门发射台拱形门
入口处的拱形门和镂孔铸铁大门堪称民国建筑第四个重要特征。
民国时期,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及工业建筑中,采用拱形门和铸铁门的情况比较常见,而且拱形门和铸铁门往往比较低矮。
如中央广播电台江东门发射台、故宫博物院南京古物保存库、中央体育场、基督教青年会、下关招商局候船厅、铁道部大院内的孙科公馆等。

青砖清水墙(中华中学)

褐色砖清水墙(中央医院)

水泥斩假石墙面(国立美术陈列馆)

乳黄色墙面(何应钦公馆)
从外观上看,民国建筑重要特征还有青灰色砖清水墙面、褐色砖清水墙面、灰色水泥斩假石墙面和浅黄色拉毛粉刷墙面。
其中青灰色砖清水墙面的有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地质陈列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中华中学等;
褐色砖清水墙面的有当年的外交部、美龄宫、中央医院等;
灰色水泥斩假石墙面的有国民大会堂、国立美术陈列馆、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新街口交通银行、东箭道行政院办公楼等;
乳黄色墙面的有宋子文公馆、何应钦公馆、孙科公馆等。
此外,进入建筑物的内部,民国建筑的符号还体现在木楼梯、铸铁扶梯、铸铜门把手、铸铜窗户插销、棋子般大小的六角形马赛克铺地砖,以及大块的彩色水磨石地砖等。至今在中山陵祭堂、美龄宫、汤山蒋介石温泉别墅、总统府内的蒋介石办公室、总统府东侧行政院办公楼、铁道部(今南京政治学院)、国民政府盐务总局(今南京海军指挥学院)等处,仍可领略到这些民国建筑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