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株千岁树,学名实为圆柏,名列南京市古树名木“053”号。树高约11米,内部已枯死,完全靠外部树皮输送养分顽强生存,仍保持松针四季苍绿。
相传1500多年前,梁武帝亲手将它栽种在宫苑中。隋军灭陈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全部毁掉,仅存古柏。明朝国子监,曾建在六朝松所在的南朝宫苑旧址上。
此树历经千年兵火、风霜洗礼,算是南京城历史变迁的“见证人”。
民国初年,老树身旁又建立起三江师范学堂,先后历经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再到如今的东南大学,苍松翠柏依旧,金陵文脉相传。
著名科学家顾毓琇,曾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了MIT(麻省理工)的科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创造了MIT的记录,1929年报效祖国而归,曾任东大前身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他有首诗《齐天乐·忆南京》里提到六朝松:南雍记取,想月影梅庵,风翻琴谱,老干苍松,仰天迎翠羽。

这株六朝松也曾出现在国立中央大学校徽上:太阳辉映它的树冠,身后的紫金山巍峨庄严,外圈上环绕着金字校名和校训:“止于至善”。
时光流转,似乎每一个东南学子骨子里仍旧有这么一株疏阔风骨的六朝松——每一年校庆,回来和六朝松合张影都是校友们的心愿。
为了保护这棵古树,东南大学每年召开两次专家论证会,请园林方面的专家来给古树体检。
2012年初的一场大雪,压折了六朝松仅存的树冠,枝叶连筋带骨耷拉了下来。
开春后,东南大学请来南京市盆栽研究会的专家,用雕琢盆景的技术给这个折枝“打石膏”,目前这个捆绑的外套仍在枝上。
静悄悄的梅庵旁,这棵千年老树张开古铜色的枝干,两侧都有粗粗的铁杆支撑,仿佛一位架着双拐的老人,却依旧那么精神矍铄。
老树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