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景德镇老厂区进行改造之前,张杰曾主持过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与济南大明湖东扩工程,前者在整治保护后,成为中国第一个城市“社区生态博物馆”,后者则是国内有机结合古城文脉延续与泉湖生态改善的罕例。
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张杰提出了“织补城市”的理念,力图将遗产保护与发展融入城市的社会生活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大批瓷厂退出历史舞台,废弃的旧厂区让城市出现了许多功能“黑洞”,基础设施也趋于破碎化。
“景德镇这个城市是由陶瓷工业带起来的,过去老厂区周边有很多宿舍区供工人居住、生活,工厂关闭之后,这些生活空间也就随之荒芜了。我们的规划思路就是把对老厂区的改造更新纳入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借老厂区的复兴,带动整座城市的复兴。”张杰说道。
2016年,历经5年的改造工程,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定位是成为“景漂”青年实现梦想的“青春地、生活地、创业地”。
为扶持创业,由窑炉车间改造而成的“邑空间”,面向创业青年免费提供80多个展示铺位。所有来到景德镇发展的“景漂”青年,一旦通过陶溪川创业集市的“考核”,就能够带着自己的文创作品进驻“邑空间”。
现在,陶溪川已在故宫博物院运营起名为“御窑馆”的文创平台,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开设了旗舰店,实现了陶溪川的品牌输出效应。
通过打造青年创业平台和创意孵化器,陶溪川渐渐形成了集创意、传统集市、线下商城、线上旗舰店为一体的“双创邑空间”。另外,陶溪川还创立了贮藏艺术家的模式,通过成立国际工作室,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外国艺术家来此驻场创作。
在张杰看来,这些“景漂”青年的到来,也拉动了景德镇当地配套设施的建立:“现在有了酒店、咖啡馆、工作室,逐渐形成了产业社区和城市服务的网络,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化升级,也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活化工业遗产资源的最终目的,终究还是要以人为本,重塑城市人的美好生活。”张杰说道。
据悉,陶溪川二期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投资138亿元,向周边辐射,涵盖教育培训、众创工坊、非遗中心、运动健身、酒店公寓、影院剧院、陶艺体验、精品住宅等众多版块,构筑包含1100亩凤凰山在内的2平方公里的大陶溪川。
未来的陶溪川将给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带来怎样的变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