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2018年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上的报告内容,事先提供给大家做点参考。在汪光焘先生指导下的初步研究,一家之言,考虑得并不充分,仅以此抛砖引玉。
近年来,社会治理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城市交通的社会治理也开始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从管理走向治理,究竟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调整对策方式和手段,如何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持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领域。
面对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逻辑为中心,转向社会发展逻辑为中心,城市交通的社会治理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重要转型。
城市交通治理的目标方向,应是围绕城市整体空间质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居民获取公共服务能力而确定;城市交通治理的推进路径是政府主导下建立城市交通的合作秩序;城市交通治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技术”系统,系统的主要结构是由要素、杠杆和制度框架所构成;城市交通治理所涉及的内在演化机制,包括公共资源域内社会成员的“共处共生型”合作的演化机制,在“交换域”和“组织域”中城市交通创新服务的演化机制,以及城市空间联系结构的演化机制;城市交通治理解决问题的逻辑,强调从“管理逻辑”走向“治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