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译稿,1982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倪文彦、陶吴馨合译。原著为《Great cities and Their Traffic》,作者J.Michael Thomson,英国人,该书1977年首次出版,1978年就再版。
1982年中文译本封面 1978年原版封面
这本书虽然出版于40年前,但是所蕴含的理念和策略,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判断,也一点都不落后。萨迪汗提到自己在面试纽约交通专员时,曾将改善公交、让骑行真正安全、增收高峰车辆通行费等措施自嘲为非主流的交通理念。而这些理念也是本书作者认为要维持强大的市中心需要采纳的。
本书作者偏交通经济,在国内业界的知名度可能不像其他规划大师那样大。另外本书翻译的也很棒,像中国人自己写的一样。为表达对作者和译者的敬仰之情,也为了更好的阅读本书。
再补充一下作者、译者和80年代初国内小汽车拥车政策的一些信息:
1. 关于作者
J.Michael Thomson(1928-2010),交通经济学家、城市问题专家、运动家和教堂风琴手,因反对官方的《环伦敦汽车路计划》而被业界推崇,是当年伦敦反汽车路建设计划的智囊。
汤姆逊、当斯提出的交通供需规律被概括为:当斯-汤姆逊悖论。Downs(1962)和Thomson(1977)提出,扩大道路通行能力可能对双模式(小汽车和公交)运输系统产生反作用。扩大道路通行能力会直接诱导更多的私家小汽车出行,作为应对,公交服务机构也会频繁调整其服务水平和票价。
不幸的是公交机构通常是降低其服务水平、提高票价,无意中减少其乘客量,转向小汽车出行,导致道路更加拥堵。最终的结果是私家车和公交出行者一起承受道路扩能引发的拥堵加剧。道路扩能和公交政策调整共同产生相反的结果。道路扩能导致的两种出行方式耗费上涨的现象归结为当斯-汤姆逊悖论。
除了本著作外,作者还有2本著作,《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城市交通规划之路——世界银行职员工作手册》1983.12;《现代运输经济学》1974。
《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城市交通规划之路——世界银行职员工作手册》
《现代运输经济学》
2. 关于译者
倪文彦先生国内业界前辈。除了本书外,1981年翻译出版《城市的发展过程》。2005年,与宋俊岭先生合译出版《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作者: 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的发展过程》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3. 80年代初国内小汽车拥车政策
译稿出版的1982年,国内还没私人小汽车一说。直到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才从政策上第一次明确私人购置汽车的合法性。1984年3月,孙桂英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私人小汽车的农民,被称为中国人当代生活史上的一件划时代大事。
孙桂英与她的私人小汽车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调研世界上30个(作者参与过其中9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大城市的交通问题编写而成,5个大洲都有城市代表,富裕的、贫穷的、高密度的、低密度的、古老的、新生的,采样广泛。作者介绍了这些城市的交通现状和问题,分析问题根源,结合城市布局形式,将应对交通问题的战略归纳为五种:
(1)充分发展小汽车;
(2)限制市中心战略;
(3)保持市中心强大战略;
(4)少花钱战略;
(5)限制交通战略。
目录结构方面:
正文分为两大部分,七个章节。遵循“总结问题—探寻根源—解决策略”的逻辑结构,与我们做具体规划项目的套路差不多。
第一部分为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包含导言和两章。第一章对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进行探究总结。第二章探寻交通问题根源。
第二部分包含导言和五章,五章即五种不同的交通应对战略。每章都选择典型城市,从城市结构、交通系统、交通机构、规划和前景等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有序言和结论部分。
本次读书计划设想:
作者在导言中提到,本书用叙述的方法来介绍事实,让读者自己做结论。全书也充满了思辨和各种数据表格,值得反复阅读。突破个人认知、能引起讨论的内容集中在第一部分的2个章节,这些内容最难割舍,也最珍贵,这次读书我会遵循“求全求真”的大原则,多花一些时间,扮演好“搬运工”角色。关于后面五大战略的30个城市案例分析,会根据作者着墨情况和借鉴价值,加快节奏。
全书计划两星期读完,今天除了介绍一些辅助信息外,再提前介绍下本书结论部分内容:
(1)城市交通问题统称为一个问题的七个方面。即交通速度、车祸、高峰期公交拥挤、非高峰期公交服务质量、步行者的境况、环境问题、停车困难。
(2)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在所有城市里都差不多,只是情况和前景好坏不一。
(3)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纯粹是个经济问题。
(4)出现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是长时期内城市交通的管理和发展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加大了经济规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5)几乎所有城市都在朝同一方向前进,更多的人口,更高的收入,更多的私人小汽车,更多的噪声和污染,未来人们将花更多的财富使他们在城市里的生活比过去更不愉快,更不舒服。
(6)资金不足的城市,面对发展和问题,只能选择少花钱的战略。保持放射状的路网结构,让公交在延续的道路网中占优先地位,市中心规模和岗位保持在公交服务能力之内,其余工作岗位集中到放射路上的次中心去。
(7)其它四种战略全都是花钱的。经济制度和老的管理城市财政办法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促使城市朝两种极端发展:小汽车自由发展战略和市中心强大战略发展。
(8)小汽车自由发展战略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
(9)市中心强大发展战略,只能允许小部分人采用私人小汽车去市中心,解决交通的办法在于搞好公共交通。
(10)五种战略都有缺点,选择交通战略相当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高度的政治性问题,需要依据现有的城市结构和交通系统确定,忌讳生搬硬套。
(11)有一个既能提出合理政策,又能贯彻执行的政府机构最关键。
(12)需要投入力量将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标本进行比较研究。
【领读者】
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合影(中间为刘志明)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