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悄然 光影变幻中
魔都已是秋天
过去的春季学期里
四次的citywalk徒步活动
四场全感官的城市体验
让我们一同回顾
那些春日里
同学们走过的风景吧
一:跨越时空的回响——滨江工业建筑的转身
2018.4.14 带队老师:孟刚
领略了别样的西岸文化长廊,看过承载着记忆的虹口老城,走过了生机勃发的社区花园,你是否真正为工业建筑及景观停下过脚步?
那个机器轰鸣的时代记忆悄然消散,那些退出历史舞台的工业建筑景观该如何转身?这一次,孟刚老师带我们走近了这独特的建筑形式。
徒步路线
一行人,一江风,两次轮渡,两岸行走。感谢孟刚老师和本次徒步的小伙伴们,和大家一起度过了涨步数和涨姿势的一天。江两岸的历史,文化,人群,建成环境等等而对两岸改建所形成的影响,在一路的行走的体验和孟刚老师的体会分享中让人感受深切。
——方思宇
在孟老师的启发下,切实感受到了两岸绿道设计风格地差异。杨浦区地绿道保留了许多老旧的码头元素,甚至刻意处理了混凝土地面,营造出朴素的工业气氛。两岸的差异也引起我们的深思,对于缺乏工业历史的浦东滨江,怎样处理才诚实而自然呢?纵观本次徒步,开眼界,促思省,收获颇多。 ——王桨
记忆是重要的,追忆和保存记忆的载体无可厚非,然而除了回望,人们也将看到现在、探索未来,或许浦东段可以更多引入现代、未来的一些元素,或许两岸更能相映成趣。姑妄言之。
——赵迪
二:从复兴中路到马当路——上海前法租界寻踪
2018.5.12 带队老师:李彦伯
行前李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资料,讲述了上海租界区的由来与历史发展。
各式花园洋房逐步在我们面前展开
保存质量的完好的里弄住宅因为之前的政策将居民完全迁出,现在成为一片死寂
大片旧式里弄如何迅速被资本力量迅速抹平,转而变成价格高昂的住宅小区
政策从拆改留转为留改拆的过程中,历史建筑何去何从,一些列话题引发我们的深思。
三:历史的表情——老虹口历史空间探微
2018.5.27 带队老师:包小枫
由于下雨等种种原因,徒步多次延期,所幸当日天公作美,我们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成行。
徒步起始于10号线海伦路站,我们首先来到了哈尔滨大楼,1933老场坊这些沙泾港片区的历史建筑群。包老师从一个职业的规划师的角度,另辟蹊径讲述了政策与规划对建筑留续的影响与思考。
紧接着我们沿着海伦路走到爱思儿童公园,关注地铁穿越后公园的更新与自救,来到四川北路公园,发现它的建设背景与意义。沿着四川北路,我们探讨了虹口的过去与现在。
沿途讲解
最后,活动在多伦路画上句点。
四:走马塘沿线空间考察
2018.6.2 带队老师:董楠楠
濒临期末交图,可参加徒步的同学们热情不减
←
单车走访
亲身经历
→
我们的起点位于四平路校门口,董老师一身轻装,在零星小雨中满脸微笑地迎接了我们。我们在他的指导下下载了户外探索软件,董老师将同学们分成4组,每组布置了徒步中的观测人物,通过户外软件的团队功能,完成对路途中思考的记录与信息采集。
一路步行我们来到了四平科技公园,在这里我们关注了绿地与活动人群的关系,而后的我们借助共享单车一路走访了多个散布于虬江与走马塘两岸的多个小花园与公共空间。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空间在董老师的讲解下显得生动起来,老师还以自己参与投标的经历为例,分析了在设计与使用中的得与失。
最后我们在黄兴公园的绿茵下完成了总结,4组同学交流了今日的收获,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董老师特制路线图及手绘logo
途径4个大学,2条河流,始于同济,终于复旦。独特的U型路线串联起大小公共绿地,商业,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各类产业,这次徒步,是春学期的收官之作,更是一次对城市空间的梳理和再认识。
他们是你看过却未曾领悟的风景,也许是你听过却未曾触摸过的建筑,也许是你熟悉却陌生的街道,是繁华中是在喧嚣中沉默的角落。
你是否想去理解这个城市,从不同寻常的路径走近它,或者不过是想漫步其中,走走停停,欣赏他的美丽。或者单纯地想要一场徒步。
那,新学期,让我们继续在路上!
公关策划组2018秋季度招新
诚心招募热爱手工、设计或者书法的同学
加入我们的制作组
(主要负责制作徒步海报、地图、邀请函等)
有意向者请添加微信zhiwei113
城市空间,有界之无限
徒步一日,有限之无界
文案 陈奕凡
图片(整理) 陈奕凡 李浩威
编辑 李浩威 金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