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抓突破、目标导向抓落实、条件导向抓保障、价值导向抓方向,使传统规划的问题、目标、条件三导向与价值导向 ( 城市治理的“理治”与“善治”) 紧密结合 ( 图 2),并强调城市治理的理性价值、永续价值、人本价值和共享价值等要求,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更尊重民意,贴近民生,着力解决城市发展困境和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在“治病”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为此,佛山具体提出六大规划策略,作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的突破口:
(1) 优化组团布局,构筑强中心、“城、产、人”融合的格局。重点提升佛山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推动“一老三新”融合发展,加强自上而下的统筹力度,以水道、绿道和轨道 3 条主线,串联空间、设施、交通、生态、文化和产业六大重点,构筑“城、产、人”融合的典范。
(2) 坚持节约集约,深入推进存量用地盘活和城市更新。以总规和土规叠合划定严格的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边界,提出存量优化、减量提质和增量补缺的土地策略指引,以盘活存量用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产业用地效率;引导城市建设由低效粗放扩张向高效集约内涵发展,推进城区、产业园区的有机更新和村级工业园的整治提升。
(3) 坚持共建共享,狠抓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可实施性为基点,构建区域性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市政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路径,建立与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支撑体系。
(4)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和宜居环境。维护佛山全市域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城市生态功能的改善,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狠抓环境综合整治。
(5) 坚持文化导向,塑造良好形象和城乡特色风貌。挖掘佛山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加强特色滨水空间和优质公共空间的营造,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具有佛山特色的岭南城市风貌;加强古村活化及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文化环境建设,保护市域内具有特色的山水环境,保护禅城区老城历史文化底蕴及各区富有活力的地方特色。
(6) 坚持和谐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发展共享。着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各类保障性住房,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发展成果普惠民生,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