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浙江省编制的第一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1996~2010年(以下简称“1996版”),当时浙江省正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向中级阶段(城市化率30%~70%)迈进的起步期。另一个背景是针对浙江省的小城镇和乡村工业化,当时浙江省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不够强,被戏称为“小城镇像农村、农村像小城镇”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在这一版的城市化发展方针里面提出“强化省域中心发展,扶持、培育和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提升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水平。”当时提出的省域城镇体系结构是“两片”(沿海片、内陆片)“三核”(杭州、宁波、温州)。所以,当时就是把温州作为省域中心来发展的。在城市发展形态上,1996版提出了四类:都市区、城市连绵区、城镇点轴带、点状城镇发展区。1999年通过评审后,1996版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经国务院审批通过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6年我们开始着手编制2011~2020年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2011版”),很重要的背景是从县域经济到城市经济的转变。2011版提出的城市发展方针是“以城市群和都市区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大力提高城市化质量,差异化推进城市化”。这一版提出的城镇体系结构是“三群四区五极七核网络化”,把全省划分为四大都市区(包括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并在原来的三大省域中心城市基础上增加了金华-义乌都市区),作为浙江省的发展重点。目前浙江省坚持强化都市区经济作为新型城市化的着眼点,《浙江省 “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一体两翼”,“体”就是以都市区为主体。浙江省的意图是把温州作为一个都市区去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以后,2011版城镇体系规划目前已经在实施过程中。
2017年开始,我们逐步启动了新一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相关工作,即到2035年的规划。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浙江省的发展问题:一是进入城市化后半段的高质量城市化。2017年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68%,已经进入到了城镇化的后期成熟阶段,需要考虑高质量城市化问题。二是发展动能的转换。我们在对2011版进行评估时发现,除了杭州、宁波、义乌转型比较成功以外,全省大部分城市特别是温州这样的原省域中心城市,其动能转换是比较滞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步伐不明显这方面,地方提出的发展重点还是港口经济等传统产业。如何在省域层面引导各级中心城市、小城镇转换发展动能,是我们需要着重研究的。三是国际化,杭州已经率先国际化了,宁波、温州等其他城市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将是下一步的重点,我们要研究浙江省的城市如何融入到国际城镇体系中去。四是创新沿海经济和海陆联动,浙江省一直坚持“山海协作工程”,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有一对一的联动发展机制,比如杭州与衢州、宁波与丽水等,下一步我们要研究创新经济如何在联动发展的机制下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