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生活在北京,挤过早高峰的4号线,点了沙县的外卖,晒着奥森夜跑的轨迹;
听说你也奋斗在北京,加最晚的班,泡最贵的枸杞,见惯了凌晨四点的中关村;
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让人变得又朋克又养生,你一定很重视健康,但是你,真的健康吗?

在刚刚过去的九月,我们开展了北京市健康城市的调查,发布了一个藏着红包的问卷(面向全体北京居民,啥?你还没填?!文末有传送门,点击阅读全文或扫码可填写)
调查近半,我们初步统计了849份问卷数据,几处发现,趁热直播:
我们列举出若干与城市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仅25%的受访者能够骄傲地勾选“以上均无”。我们询问了大家目前的健康状况是否限制大运动量、中运动量、手提物、上楼、关节活动、长距离步行、基础自理等7类活动,35%的受访者表示中箭。
而这75%和这35%中,各有大约四成受访者表示这都不叫事儿,仍然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自我评价为“好”或“非常好”。
所以,请珍惜身边那些自称身体棒棒哒的朋友们,他们有可能只是心大。

我们用16个问题来测度受访者受到倦怠厌烦、情绪低落、焦虑三类负面心理困扰的频率,以“大约一半时间感到如此”为标准,统计出受到负面心理持续性影响的人群。
初步调查统计发现,18%的居民存在以持续性精力匮乏为特点的心理亚健康;19%的居民存在以持续性情绪低落为特点的心理亚健康;16%的居民存在以持续性焦虑为特点的心理亚健康。
简单地说,北京街头偶遇的每五六个陌生人里,大概率此刻至少有一个丧、一个焦虑、一个累觉不爱,请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_→

世卫组织对运动量不足的定义为“每周达不到150分钟中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体育锻炼”。同时,衡量体重的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
根据城市体检回收的线下问卷,北京市民平均每周运动时长约为114分钟,剔除几乎不运动的样本后,平均每周运动时长为130分钟,运动量不足的比例高达63%。
同时,根据线上问卷调查,42%的居民BMI属于过重或肥胖,其中男性中这一比例高达61%,中年群体尤甚。
是快乐肥宅之城无疑了。

如果你也填写了我们的问卷,会发现我们询问了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您通常的就餐方式?过去一个月是否出现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每天工作多少小时?每周工作多少天?每天连续坐多久?……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发现47% 的上班族存在不同程度的加班,52%的居民每天连续坐着的时间超过3小时,20%的人将外卖作为最主要的两种就餐方式之一,19%的市民经常面临睡眠问题……
不管情愿与否,城市总会裹挟着我们进入特有的节奏,马不停蹄,全力以赴。
但是,还是要选一个舒适的姿势,才能与这座巨大的城市久处不累。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说: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
而这座我们生活着的城市,也有着利于健康的一面,和不利于健康的一面。
我们想知道,与世界交手的许多年来,在北京的你,是否光彩依旧,茁壮盎然?
我们想知道,北京应该怎样提升环境,才能既放得下(有趣的)灵魂,又容得下(健康的)肉身?
所以,在此我们诚挚地欢迎每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居民参与我们的调查,或者帮忙转发这份问卷,填写它只会花费你5-8分钟,但是也许,最终会对城市带来一点可期的改变。
填写方式1:点击下方“阅读全文”
填写方式2:扫描二维码:

请大家多多支持,感谢!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