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优衣库试衣间事件在朋友圈刷屏,网友各抒己见,斥责热潮的同时也使得公共空间的话题再度成为焦点。无独有偶,试衣间事件余音未了,某地地铁上男女大尺度亲热的照片一经发布,瞬间就占据了各大网络头条。“在公共场所就不能注意点影响吗?何况还有孩子!”不少的网友,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牵手、拥抱甚至是亲吻,对于这个越来越开放的国家来说,大多数国民都抱以平常心的目光去看待。其实,这就是一个尺度的把握,不论是试衣间事件还是地铁亲热事件,网友们口径一致的便是“尺度”太大。那么在公共空间“亲热”,有关文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我干什么,关你们什么事。”不少在公共空间做出不文明行为的人,心里会抱有这样的想法。然而,公共空间并不是展示隐私、随心所欲的地方,而是牵涉公共利益之所,既然身处其中,毫无疑问应当遵从公共空间既有的行为规则。当贪图一己之快时,是否想过已经对公共空间文明造成了多方面的戕害?其一,影响他人,殃及无辜。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这些不文明行为我们也是屡见不鲜。在公共场所不顾他人感受的卿卿我我、大声喧哗甚至是抽烟等等,看似个人行为却无时无刻不在干扰着他人,或是让公众被迫接受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画面,或是造成噪音精神污染,都给他人带来伤害。其二,负面诱导,破坏和谐。比如说闯红灯过马路、马路别车、插队、随手乱丢垃圾等等公共出行的事件,往往都是先有极个别人带头,导致许多人的盲从心理作祟,本着“他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的心态跟着做出不文明的公共行为,结果给整个公共空间文明带来持续不良影响。其三,点燃网络,重复伤害。移动互联网时代,渠道日益碎片化,入口越来越多,不文明行为使大量不在场的受众也受到了伤害,尤其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较大。大家都知道,与“性”有关的内容是互联网最易被分享和传播的内容。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尽管与赤裸性事有关的内容被不断地清洗、删除和司法处置,但人们传播它们的动力仍然不减。而在线下的公共空间过度亲密行为往往是这些网络扩张侵害的导火索。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的公共空间效应远比我们想像的影响更大、更复杂。其中涉及国家意志、民族情绪和社会公共利益。威海文登青年侯聚森被打事件就是从目前最大的社会公共空间之社交网络,缠斗到文登师范学校这另一个公共空间,事发后又再次蔓延到网络舆论场,其中涉及的爱国言论争斗,虽被暴力因素稀释消解,但公共空间的国家意志浮出水面。再比如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被围攻事件,只因其行为扭曲优秀传统文化,侮辱民族感情。此中涉及公共空间的民族情绪问题,搞不好引爆群众激奋,公民当慎之又慎。而优衣库试衣间事件和地铁男女大尺度亲热事件,虽与国家意志民族情绪关联不大,却与社会公共利益切实相关,网友媒体口诛笔伐尽显公众对公共空间文明失守公共利益岌岌可危的焦虑。公共空间的失守,根本原因在于个体与公众利益的错置。当你以个人“权利”为由在公共空间做着这些不文明行为时,殊不知自己也同样侵害到了他人的“权益”。过分强调个人权益却忽略了他人观瞻,这不仅仅使得自身的形象受损,同样侵害了别人的权益,祸水最终还将反扑自己。“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梁启超先生的话,依旧是振聋发聩。国民素质,说白了就是公民素养,而公共空间正是呈现公民素养的广场,文明行为说来是小,其实关乎国之体统之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礼仪之邦美名远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道德规范,正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中华“文明型国家”之最大软实力,曾经引得万国朝圣。那些公共空间的不文明行为,是欠缺个人素质品德缺失公民精神的体现,也是阻碍国家民族社会文明进步的绊脚石。在快速建设发展的新中国,愿我们人人都是梁启超先生期盼的“新民”,不论是在试衣间还是在地铁,不论是在社交媒体还是在城市广场,高举文明之火,让你我他在公共空间中都能感受到新民新社会带来的舒畅。
来源:青春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