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本着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尊重自然本底、突出地域特色、传承地方文化;倡导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农村需求、确保农民受益放在核心位置;适应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强调乡土建设技艺的传承和本地人才的培养。
今年1月,中国城市学会组织专家组赴遂宁,与市委、市政府一同深入村庄现场进行踏勘和比选,最终确定竞赛的6个基地,包括射洪县复兴镇喻家沟村、大英县卓筒井镇关昌村、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船山区河沙镇凤凰嘴村、安居区会龙镇印合村、河东新区云灵社区。
这六个基地各具特色,并且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可以为其他村落提供示范和借鉴。关昌村是有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之称的卓筒井的盐井所在地,牛角沟村是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起义遗址所在地,两个村落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喻家沟村和印合村现存大量川中丘陵地区典型院落,传统建筑分布较为集中;凤凰嘴村和云灵社区都位于城市近郊,且与景区或农业园毗邻,城乡一体化需求较强。
同时,这六个村落近期都有脱贫攻坚、改造建设的计划,希望通过本次竞赛征集更多乡村聚落更新的思路,为下一步的具体建设工作提供实用性的建议。
规划设计工作从2018年4月正式拉开帷幕,包括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21所全国知名高校的140名指导教师、606名学生参与了设计工作。经过参赛师生四个月的努力,共完成了106份设计作品。8月28日进行了竞赛的方案评审,评审专家从调查分析、主题理解、方案创意、图面表达和可操作性五个方面进行评审打分。最终评选出56份获奖作品,包括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专项奖20名,另外有8所高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大赛“重研究、少大改,重问题、少概念,重实施、少演绎”,尊重自然本底、突出地域特色、传承地方文化,倡导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把农民受益放在核心位置。作品力求适应本地的生产、生活和建设特点,强调乡土建设技艺的传承和本地人才的培养。同时,本次大赛为各高校提供了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实践与交流的机会,让各高校能更深入地参与到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和绿色发展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