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黄富民总工程师带队,市政规划与工程设计所朱建国所长、华海荣副所长、黄咏洲、冯博和林俊雄一行6人参与了本次大会,会中围绕工程规划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国内同行充分交流,相互学习。本次大会共收录论文49篇,我院共有8篇论文被录用,其中4篇获邀在论坛上作交流。
作为大会特邀嘉宾,黄富民总工程师在主旨大会上作了题为《基于全区域、全链条、全焚烧特征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的报告。他从背景介绍、现状情况、分类方式、目标任务、全区域推进、全链条建设、全焚烧处理等七方面系统介绍了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现状与对策,并结合“垃圾分类是否能够实现垃圾减量化”、“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吗”以及“垃圾分类成效为什么不显著”等六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交流。
黄富民表示,城乡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治理是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人人均可参与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方式。他提出,近期我们应尽快补齐垃圾处理设施短板;齐心协力治理垃圾,不能靠环卫部门单打独斗;保障垃圾治理的高标准投入。他说,垃圾分类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朱建国所长在海绵城市与排水系统规划专题论坛中以《从规划、实施、成效谈江苏海绵城市建设》为题作交流发言,结合我院近几年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实施方案、项目方案、施工图设计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背景与特征、探索与实践、问题与思考等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和问题挑战。同时,朱建国还从“系统性规划”、“老城区改造”、“公共空间利用”和“多专业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朱建国提出,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协调、多学科多角度思想碰撞,应避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碎片化;老城改造将是下一个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应通过公共海绵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公共空间。
华海荣副所长在城市能源与安全规划论坛中,结合我院在能源互联的低碳能源利用规划中的探索与创新,作了题为《基于能源互联的区域能源利用规划》的交流报告。报告以某中央创新区为例,介绍我院在区域建筑能源利用规划编制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城市新区的能源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华海荣提出,通过在规划中引入能源互联概念,可以提高终端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研究区域微电网的运营模式,在城市中构建一个兼顾能源供给、环境友好、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降低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未来城市能源利用的新方向。
冯博在海绵城市与排水系统规划专题论坛中以武进区排涝方案优化规划为例,系统介绍了运用水力模型进行排水系统评估和优化规划的方法,并阐述了如何结合城市大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通过分析人员聚集度、城区内涝积水特性、建设密度等因子,构建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体系。他认为,采用水力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及方案比选,能增强排涝方案的科学性及可靠性,更好地指导工程实施,为保障城市内涝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林俊雄在海绵城市与排水系统规划专题论坛中作了题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小区海绵方案精细化设计》的交流报告,结合在海绵方案设计项目中的探索,以江苏省平原水网地区的建筑小区为例,从总体方案设计、汇水分区划分、海绵技术选择、海绵设施布局、竖向设计和径流组织、植物选择配置和雨水系统方案等方面分享了具体建筑小区海绵方案的精细化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命,你的想法可以改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