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省内、区内和长江经济带内三种尺度的空运、陆运、水运三种货运方式的联系格局进行了分析。笔者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东、中、西三大区,东部地区包括位居下游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4省(市),中部地区包括位居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3省,西部地区包括位居上游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区内联系指三大区内部的货运联系。根据图1,可发现长江经济带航空货运联系差异显著、陆路货运联系相对均衡、水路货运联系东强西弱。(图1)

图1 2015年长江经济带内不同尺度下三种货运方式联系的空间格局
Fig.1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ree freight transport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different scales, 2015
>>>> 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内三个空间尺度航空货运、陆路货运、水路货运的影响因素,笔者将联系强度作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服务能力、物流转运能力、基础设施、开放度、资源依赖度和城市间距离等七方面作为自变量,开展回归分析(表2)。
回归结果显示,尺度越大,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越大。回归模型中因变量均为“A城市--B城市”联系数据,自变量为两城市间差值。因此,回归结果中系数显著负相关,表明两城市间在某一指标上越接近,越容易产生物流联系;系数显著正相关,则表明两城市在某一指标上差距越大,越容易产生物流联系。从货运方式看,陆路货运、航空货运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方式,而水路货运则不然。(表2)
表2 不同尺度下三种货运方式的回归结果
Table 2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ree freight methods in different scales

综上所述,长江经济带陆路运输发达,已经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完整网络体系,是长江经济带内货物运输最重要的方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最显著。航空运输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之间,整体网络密度不高,对距离、地形反应不敏感,是高价值货物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方式。航空运输对地形崎岖、道路设施欠缺的西部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路运输适合运输大宗货物,城市对外开放度、转运能力对水路运输发展水平影响巨大,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不明显。对于靠近长江干流、其他交通设施欠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级市来说,发展水运可以作为改善城市交通运输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表3)。
表3 三种货运方式的特征总结
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freight methods

>>>>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三个空间尺度航空货运、陆路货运、水路货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发现,长江经济带初步形成了东部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以及以陆运为主体、以空运为提升、以水运为补充的物流系统。
从影响因素上看,空间尺度越小,差异越大;空间尺度越大,规律性越强。不同货运方式的影响因子不完全相同,具体表现为:① 陆路货运的影响因素极多。物流服务能力、转运能力、基础设施、城市开放度上差异越大,城市间物流联系越紧密。② 航空货运对距离反应不敏感。③ 水路货运受城市转运能力和开放度的影响极为显著。
为了助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笔者建议:① 借助西部地区大型水库建设契机,挖掘水运潜力,建设沿江水运交通枢纽,构建“陆运---水运---陆运”网络,改善西部地区交通区位落后面貌。② 建立分工协作的健康物流体系。在制定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过程中,注意发挥大城市的核心作用;在制定省内物流建设规划过程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应注重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协同作用,着力提升区域运输效率。对地形崎岖的西部地区而言,应重点建设水运及少数航空货运中心,降低地面道路的维护成本的同时,通过发挥水运和空运的特点并合理搭配,以提升西部地区的交通区位。
课题资助项目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3,41371147)。
撰写 | 宓泽锋
编辑 | 王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