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37辑:总体城市设计
一、城市色彩之困——形而上的色彩意识与形之下的色彩地位
行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优美的自然风景是常见的,优秀的城市色彩景观却是难得的。乏善可陈的城市色彩环境总是表现为两个极端:缺乏色彩表现和色彩盲目滥用。一方面,从东部沿海到内地高原,缺乏色彩景观表现的城市环境比比皆是,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趋同的高科技建造技术和国际化的建筑材料又加剧了这种平庸的类似,继续削弱地方环境色彩的个性;另一方面,城市色彩管理的缺位、缺乏配色技巧的建筑色彩设计、无限制的商业广告用色、自成系统且漠视地方色彩传统的企业形象色彩等,又使刚刚有了色彩表现意识的城市陷入噪色频发、艳俗杂乱的境地。
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和趋同,直接反映出色彩意识的缺失,也真实地折射了中国城市色彩研究与实践的滞后。究其原由,形而上的色彩意识与形之下的色彩地位是造成是中国城市色彩困境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形而上的色彩意识与漫长的封建专制传统一脉相承。封建社会的建城制度严格确定了从帝王宫殿、王府官邸直至寻常百姓家等各种等级阶层的建筑色彩的标准及使用权利,如《礼记》中记载:“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即帝王的房屋柱子用红色,诸侯用黑色,一般官僚用青色,至于百姓只能用土黄色。色彩如同各地州府城镇的建设规模、建筑形式一样,是一种明贵贱、辨等级、显尊卑的标志,成为束缚建筑色彩发展的政治制度、抑制色彩应用的思想意识,致使除宫殿建筑和寺庙建筑外的建筑色彩单调沉闷。
形而上的色彩意识也是以儒、释、道审美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产物。
想要原稿请点击喜欢作者→打赏2元哦
打赏者可获得本篇文章的高清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并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或电话联系我们。
随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