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
导语
作者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田健,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天津市规划局首席规划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晶涛,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曾穗平在《规划师》2018年第5期撰文,传统风貌小镇是我国多元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普遍受到资本主导的更新活动的强烈冲击,传统风貌与社会生态易遭受建设性破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从资本开发走向人文行动的渐进式更新行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即在保护原住民利益、传承特色文化和传统空间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注入多元功能、选择和建设更新触媒空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渐进式空间生长路径;通过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建立区域平衡协调机制和划分更新单元等实施策略,使参与更新的各方达成共赢目标,增强了行动方案的可操作性。基于此,文章结合湖南省汨罗市新市镇旧区更新实践,对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行动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渐进式更新;人文行动;社会生态;更新触媒;多方共赢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5-0083-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田健,黄晶涛,曾穗平.传承·生长·共赢 — 基于人文行动的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研究与实践[J].规划师,2018(5):83-89.
一
传统风貌小镇更新转型 —— 从资本开发走向人文行动
(一)资本开发模式下的建设性破坏问题表征
当前我国传统风貌小镇在资本主导的更新发展中出现了建设性破坏现象,主要表现在都市化、趋同化、精英化和过度商业化等方面,使小镇在传统风貌、特色文化和社会生态等方面失去原真性(表1)。
(二)更新模式转变方向
1.从行政决策走向人文传承
传统的更新模式依赖于政府空间决策,通常为自上而下地对小镇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做出安排,容易忽视居民和社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使空间建设与人的发展诉求脱节。走向人文传承的更新模式主要是根据小镇社会生态系统特点,自下而上地挖掘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空间更新与实现人的发展相结合。
2.从外部移植走向空间生长
传统风貌小镇的空间演变历程是渐进发展的,具有独特的空间生长规律,其更新活动应是小镇空间生长的阶段之一。大规模拆建的外部移植方法则打破了小镇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脉络。走向空间生长的更新模式主要是尊重小镇自发形成的社会生态系统、空间风貌及文化特色,顺应其空间演变规律,实现空间渐进生长。
3.从资本主导走向共建共享
小镇在更新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资本,而资本主要追求较高的收益率和较快的资金周转速度。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资本主导的空间建设模式和针对的目标人群易呈现精英化倾向,对小镇公共利益及社会生态形成冲击。走向共建共享的更新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市场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更新,共享更新成果。
4.从愿景描绘走向行动计划
传统的蓝图式更新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行动指导,对更新活动产生的影响缺少预判和应对措施,规划的终极目标难以实现。走向行动计划的更新模式主要是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明确更新时序,搭建行动平台,统筹多方关系,实现方案的弹性控制和动态调整,使更新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渐进式更新行动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空间建设正向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科学且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轨,传承地域传统文化、满足小镇居民发展诉求应成为传统风貌小镇发展的核心价值。旨在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维护公共利益及社会生态平衡的渐进式更新行动,遵循小镇社会生态发展和空间生长规律,与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相契合,是避免更新过程中出现各种建设性破坏现象的重要途径。
渐进式更新行动在充分了解小镇资源禀赋特征、居民发展诉求的基础上,确定更新行动框架,着力设计更新时序,形成空间动态生长方案,并通过多方参与平台、更新单元和区域协调机制等,从制度设计方面探究渐进式更新方案的实施策略,从而形成社会生态稳定、特色文脉传承、空间渐进生长以及共建、共享、共赢的更新发展路径。
二
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行动框架
传统风貌小镇以传承社会原生态、传统风貌和特色文化为基础,以渐进式的空间生长为路径,以区域平衡、多方参与和共赢机制为保障,形成渐进式更新行动的总体框架(图1)。
(一)传承 —— 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行动基础
传统风貌与文化是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是小镇赖以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传承小镇传统风貌与文化,原住民是根本,特色文化是灵魂,物质空间是载体。原住民是构成小镇传统社会生态的主体元素,留住原住民是小镇避免建设性破坏的基础;特色文化是小镇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核心价值,脱离文化传承的空间建设不会有持续的活力;物质空间是小镇居民生活和地域文化的载体,为传统社会文化活动提供场所。
1.传承社会原生态,留住原住民
传统风貌小镇在更新过程中需要维持原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涉及已有的邻里组织关系、居民生活就业与小镇业态分布等,避免各类旅游产品和商业化开发对原住民生活带来的冲击。以业态低端化问题为例,如果简单地将小镇低端业态更新为高端业态,不仅会使原经营者失业而被迫离开小镇,还会改变消费人群构成,从而破坏小镇的社会生态。渐进式更新行动是通过建筑微改造和景观环境整治,强化文化特征,改善消费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在激活空间活力的同时,逐渐吸引多元业态进入,从而保留原有经营和消费人群,使更新发展做到为本地居民服务。
更新行动应展开社会生态调研,分析小镇居民人群类型、消费结构、就业选择、劳动力析出与吸纳水平、教育医疗基本需求、交通出行特征等内容,从而明确维持小镇社会生态稳定所需的空间约束条件,发现居民在生活消费、工作就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2.传承特色文化
传统风貌小镇的特色文化主要包含传统生活习俗、节庆活动和宗教民族特色等。在更新行动中应全面梳理小镇特色文化,确定文化发展目标和各类文化活动对空间的需求,对具有突出地域特色和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形式建立资金扶持机制。以此为基础,小镇各类功能布局应围绕其传统文化主题展开,如交通系统设计应尊重当地居民的出行特点(山路步道、水街等),公共空间系统应便于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并为特色生活习俗(餐饮、贸易、娱乐及文化活动等)提供展示和体验场所。
3.传承传统空间风貌
空间环境是传统风貌小镇文化和社会生态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发展其传统风貌特征,使小镇物质空间保持较强的地域特色,是实现更新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现状空间调研,针对传统风貌建筑景观分布集中、空间肌理较完整的区域,应制定整体保护和分类分级保护框架,修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空间环境,明确新建建筑景观的管控措施;针对外围协调发展区域,应在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确保建筑景观风貌与传统风貌相一致、开放空间和街区肌理与已有传统风貌区域相呼应,在小镇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并加入新的空间元素(图2)。
(二)生长 — 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行动路径
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的过程也是其空间生长的过程。所谓生长,即尊重小镇原有空间发展基础,根据居民发展诉求和文化保护传承需要,结合时代特征,选择空间渐进生长点,逐步注入多元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提升空间活力。
1.主导功能强化与多元功能协调发展
传统风貌小镇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主导功能 ( 如手工艺、传统商贸和交通枢纽 ),成为地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更新行动中应强化其传统特色功能,修复并延展承载该类功能的空间。同时,更新行动宜选择与小镇主导功能相协调的多元功能,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使新、旧功能融合发展,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丰富空间层次,提升空间活力 ( 表 2)。
2.触媒空间选择
在确定多元功能的基础上,应选择能带动后续更新建设活动有序开展的空间生长点,即触媒空间,进行先期开发建设。触媒空间通常为小镇公共场所,在选择上应优先挑选规模较小的点状或线性空间,以便于迅速启动更新,如街巷、公园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通过更新改造,修复并强化传统风貌,提升设施服务能力和公共空间品质,形成居民生活和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活力空间,积聚人气并吸引多元功能入驻,从而带动周边建筑和街区的更新建设。
3.触媒空间系统架构与空间设计
在触媒空间布局方面,将点状和线性触媒空间相结合,形成网状的空间系统,会产生较强的联动效应,从而促进更新活动在镇区全面展开,避免更新建设过于集中。触媒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人本主义。较强的开放性和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更利于吸引人流、提升活力。②特色鲜明。设计应突出小镇文化特色,具备高度的空间可识别性。③衔接联动。触媒应与周围空间紧密衔接、互动发展,可达性强且便于使用。④多样化。触媒空间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类型,适宜多元功能入驻,吸引不同人群活动与交往。
4.自生长空间发展引导
在多元功能注入、触媒空间更新行动的影响下,社区和居民将自发参与到更新活动中,主要集中于自住房屋翻新改造、自经营的商业设施和作坊更新改造等方面。自发更新的生长空间有助于小镇更新活动在面域上展开,使渐进式更新深入社区。自生长空间更新活动类型丰富,发展诉求和问题多样化,需要政府加强规范引导 ( 如建筑立面、增量控制等 ),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从而使更新行动符合传统风貌保护要求,满足小镇居民的公共利益(图3)。
(三)共赢 — 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实施保障
1.搭建多方参与平台
渐进式更新行动面对多元发展诉求,需建立与更新方案相关的实施保障机制,平衡各方诉求,保障公共利益,确保行动顺利展开。一方面,小镇居民的发展权益须得到保障,教育、医疗、就业和消费等基本需求须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更新活动需要引入社会资本,以弥补政府财力和居民自主更新的不足,在维护小镇公共利益和相关居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保障开发商的合理收益,从而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更新的积极性。通过搭建多方参与平台,汇集各方诉求和反馈意见,促进各方交流,规范更新活动,实现传统风貌保护和公共产品供给目标,使参与更新的各方实现共赢。
2.区域协调与平衡机制
更新行动根据小镇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差异,制定多元化发展策略,各区分工协作,互补发展:传统风貌核心区侧重传统风貌的保护和修复、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的提升和完善,避免过度旅游开发,该区域的公益类更新项目较多;协调发展区的旅游开发比例可适度提高,并为核心区提供相关配套,但空间风貌、街道格局应与核心区相协调,以保护小镇传统风貌的整体氛围;小镇外围村庄、农田和自然生态区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差异,结合小镇代表性文化主题,开展各类文化展示、生态休闲旅游等建设活动。在确保小镇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应建立不同区域间盈利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资金补贴制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实现资金平衡。
3.更新单元与相关激励机制
在镇区划分更新单元,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更新策略,确定差异化的土地贡献率和风貌保护要求等。首先,对单元内土地与建筑物权属进行核查,包括对合法产权、未办手续或手续不全的土地与建筑权益的确认,以及对非法权益的补偿与处置。更新行动应优先保障公共利益,每个单元须贡献一定比例的宗地,用于公益性设施建设。其次,确保单元各产权主体获得更新发展的权益相对公平,制定各主体间利益平衡方案,根据贡献公共产品的价值比例,适度奖励空间增量。最后,制定更新单元实施保障机制,包括更新单元分类引导措施、单元拆分与合并机制、单元间权益平衡和捆绑开发制度、公益项目救济制度等(图4)。
三
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行动实践 —— 以汨罗市新市镇为例
(一)新市镇地域文化和传统风貌特色概述
新市镇南依枫家岭、北临汨罗江、东傍湄江、西跨107国道,是北上岳阳、南下长沙、东达平江、西望湘江的重要枢纽,旧区面积为78km2,常住人口为7000 余人。新市镇历史起于唐宋 ( 古观音寺和罗汉松为当时遗存 ),在清代设镇,抗战时期为长沙会战主战场,现存建筑多为抗战胜利后所建,以砖木结构为主,具有典型的湘北民居风貌特征,其“三街九巷十码头”的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整。
历史上新市镇商贸文化发达,凭借水上运输优势,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技艺众多。同时,新市镇的传统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如皮影戏、巴陵剧和汉剧等演出,为保水运发达和地方平安的烧宝塔活动,以及民间书画摄影展、猜灯谜等活动。
新市镇传统文化与风貌特色突出,但近年来旧区出现环境破败、建筑密度过高、部分新建筑破坏传统风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人口流失等问题,传统文化活动发展受到限制,商业趋于单一化和低端化,亟待通过渐进式更新行动,在传承传统风貌和社会原生态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空间品质,提升空间活力,完善设施配套,实现旧区复兴。
(二)基于传承和生长的新市镇渐进式更新行动内容
1.社会生态调研及发展策略
通过社会生态调研了解原住民的发展诉求,确保更新建设为镇区居民服务,是渐进式更新的基础行动。规划重点调研了新市镇居民收入、消费、就业和公共服务选择等内容,发现居民收入结构中打工与经营性收入比重较大,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商贸经营和外出打工,商贸服务业在居民就业和收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镇区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居民的农具、日用品消费在本镇解决,大件物品和休闲娱乐消费主要集中在汨罗市区或外地,本地市场呈现单一化与低端化;镇卫生院、小学空间局促,文体活动设施缺乏,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图5)。
针对居民诉求与发展现状,规划提出相应的社会生态发展策略:适当融入多元功能,增加业态种类,丰富就业类型,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保留并适度改造原有商业设施,留住原就业人群并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增加文体活动设施和旅游休闲场所,扩展镇卫生院、养老院和小学空间,改善其服务能力;在旧区进行综合管线入地、雨污分流等市政设施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2.传统风貌评估与保护行动
在确定社会生态发展策略的同时,规划依据风貌评估,提出镇区传统风貌保护框架。评估围绕建筑质量、街景立面、空间肌理和重要节点等方面展开,发现新市镇旧区“三街九巷十码头”的空间格局比较清晰,由紧密排列的小体量民居组成的空间肌理特征突出,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街道立面新旧风格混杂、缺少秩序,私搭乱建侵占街巷空间,部分码头长期弃用,出现杂草湮没的衰败景象,观音古寺和罗汉松等历史遗迹缺少有效保护且可达性较差(图6~图9)。
根据评估结果,规划确定了新市镇传统风貌保护框架 ( 图 10),其中包括新市街三街立面整治 ( 恢复传统立面元素、维护典型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立面、清理临建和违建等 ),“十码头”、赵公桥和车斗桥历史风貌修复,以及观音古寺等历史遗存保护和环境治理。由此,形成以“三街九巷”为骨架的传统风貌核心区、以“十码头”为特色的汨罗江风貌带、以赵公桥和车斗桥为代表的湄江风貌带、以观音古寺为核心的卧龙岗历史风貌区,并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整治措施。对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貌建筑街区的保护整治是旧区空间生长的基础。
3.多元功能选择和更新触媒空间设计
规划通过引入更新触媒,注入多元功能,激发空间活力,引发更新活动持续进行 ( 图 11)。在传统风貌核心区,规划在保留原有“三街”商业格局的基础上,整治街景立面,提升空间品质,改善消费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结合“十码头”营造滨江公共空间,通过堤岸改造、民居更新、增加步道和亭台等游憩设施,恢复码头使用功能,形成以码头文化为主题的滨江休闲空间;结合游家巷水塘,将周边废弃厂房更新为戏楼、文化展馆和各类游憩设施,并在游家码头边建设宝塔广场,形成游家巷公园,为地方戏剧演出、文化展示和烧宝塔等民俗活动提供场所 ( 图 12,图 13);在汨罗江和湄江交汇的自然生态区域,恢复水田、花田和林地,修建绿道和游憩设施,提升历史文化遗存的可达性和可视性,将历史文化风貌与自然田园相融合。此外,规划将养老院旧址、工厂办公楼旧址改造为文化展览馆和革命纪念馆,整修梁家祠堂、游家祠堂和白云禅寺,使老旧建筑成为多元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场所。
在核心区外围的传统风貌协调区,规划结合空地和农居改造,注入多元功能,吸纳核心区的人口疏解,为核心区补充配套设施 ( 如幼儿园、小学、养老院、市场、停车场和市政设施等 ),适度开展旅游和住宅开发(如商业步行街、酒吧街、宾馆、旅游服务中心、茶坊和合院式酒店等 ),并保持与核心区街巷相通,空间肌理、建筑风貌相协调。
更新触媒空间的营造 (在传统风貌核心区主要为旧建筑改造利用、公共空间整治、历史遗存保护和自然环境修复;在协调区主要为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了新市镇的公共空间品质,强化了传统风貌特征,增加了文化展示活动平台,完善了配套设施,增强了空间活力并凝聚了人气,从而带动了周围街区的进一步更新,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并提高了社区居民自主更新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的持续更新发展。
(三)基于多方共赢的新市镇渐进式更新行动实施保障
依据更新单元和地块划分原则,规划将新市镇旧区划分为4个更新单元和80个具体地块,每一单元均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目标(除A单元外其余3个单元须设定土地贡献率门槛 ),每一地块均确定具体的空间更新指标 ( 使用性质、建筑容量、建筑限高、绿地率和风貌要求等 ),确保公共产品的空间落位和传统风貌的传承 ( 图 14,图 15);同时,将公共空间更新任务分解到单元和地块中,单元之间进行利益协调(如A单元属于风貌核心区,以公益类项目为主,部分项目与其他单元共同开发 ),地块之间进行绑定开发(当社会资本进入时,较大单元需要拆解,将公共产品地块与邻近旅游商业或住宅地块绑定,并适当给予容量奖励)。
由新市镇政府和旧区街道办共同搭建旧区更新多方参与平台,对土地与建筑物权属进行核查,收集建筑所有权人和使用者的发展诉求,组织业主群体、开发商及专家等进行交流,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更新方案,使参与旧区更新的各方达成共识,提高更新方案的可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对更新项目的监督,及时收集各方反馈意见,确保更新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 结语
传统风貌小镇在更新发展中出现了都市化、趋同化、精英化和过度商业化等建设性破坏现象,其社会生态、公共利益和传统风貌受到严重冲击。渐进式更新行动遵循小镇社会生态发展和空间生长规律,以保护原住民权益、维护社会生态平衡、传承传统文化及空间风貌为行动基础,以多元发展、触媒先导和有序更新的空间渐进生长为行动路径,以区域协调、单元划分和多方博弈共赢机制为实施保障,形成社会生态稳定、特色文脉传承、空间渐进生长以及共建、共享、共赢的更新模式。新市镇旧区更新实践在渐进式更新行动框架下进行了有益尝试,为传统风貌小镇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2018年05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郭敬锋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8年05期
《传承·生长·共赢—— 基于人文行动的传统风貌小镇渐进式更新研究与实践》
声明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2018年3期总览】本期主题:新型智库建设与规划设计院转型
【规划师论坛5】共享理念下自贸区空间发展的规划策略 —— 以川南泸州自贸区为例
【规划师论坛4】共享经济与共享住房 —— 从居住空间看城市空间的转变
【规划师论坛3】共享经济下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行动框架
【规划师论坛2】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策略
【规划师论坛1】新时期共享经济的特征内涵、空间规则 与规划策略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