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救中心接到电话时,城市大脑可实时规划出最优路线,精确预测到沿途每个路口到达的时间,并且实时控制红绿灯。这是阿里ET城市大脑应用于智慧城市的真实案例。它是基于阿里云开发的超级人工智能,具备机器学习、智能语音交互、生物识别、情感分析等基础能力,此外,还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的方式,帮助城市运行管理者在复杂局面下快速做出更优决定。
在接受采访中,邬贺铨、尹浩等院士都不约而同强调基于超强计算的智能处理,特别是人工智能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各类数据通过传感器等途径收集之后,进行存储和处理分析,这依赖于超级计算机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以此为支撑,通过云平台,实现远程信息的快速分析处理。
近年来,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重大进步,开发出“神威太湖之光”等世界顶级水平的装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在邬贺铨、尹浩看来,云计算能力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距离终端更近、比“云”更低的“雾”计算和“霾”计算,也就是说减少信息处理层级,在更低层面实现信息处理,以减少计算时延。
计算能力的提升取决于诸多方面,最根本的有芯片、软件等几大因素。邬贺铨院士指出,中国亟须继续奋发努力,补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短板,同时,移动互联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的追赶提供了机遇。他盛赞华为近日发布的“麒麟980”7纳米手机芯片,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尹浩院士详细列出了中国企业目前在芯片几大细分领域的市场表现,指出要实现相关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