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禧院士指出,“数字中国”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从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到2007年香山科学会议首次提出“数字中国”概念,再到2018年国务院网信办主办的“数字中国”高峰论坛,20年间,虚拟中国(数字化的中国)、电子政务、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已经成为新时代数字中国最基本的要素。可以认为,新时代的数字中国开启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方向!
童庆禧院士认为,智慧社会的重要核心是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城市?城市的智能和智慧是建立在数字或信息的基础上,是信息化的最高形式。一个称得上“智慧”的城市,至少要是一个“智慧体”,归结起来应该有4个基本要素:具有一套能全面感知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状态变化的探和感应系统——感觉(Feeling);具有一套能完整准确将这种感觉传递出去的系统传输系统——传递(Pass on);具有一套能快速处理感知信息并有强大思维能力和决策支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决策的系统——思维(Thinking);具有一套覆盖整个城市能正确和准确执行指令的实施和执行系统——行动(Acting)。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密集、交流最为频繁、创造经济价值最高的地方,但城市也同样是社会最为病态化、风险最大、危险程度最高、安全隐患最为严重的地方。因此,童庆禧院士指出,在全面和全方位感知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科学治理,建设多规合一、统筹发展、布局合理、科学决策、技术先进、智能运作、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经济发达、民生幸福的智能和智慧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他着重阐述了感知对智慧社会的重要性、遥感和社会感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他指出,我国拥有很多卫星,能够提供非常丰富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遥感数据的分析与分层解释、提取、制图,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