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城市规划:重建城市与自然、历史的共生关系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8-09-11 08:57:19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敬畏,向历史学习,弘扬我们民族、地域文化中间的精华。,现代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原始生态文明的养料。要摈弃西方现代主义对城市规划的种种不良影响,学习那种来源于自然回到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自然观、建筑和自然的美学、城镇选址、建筑与空间布局、园林文化5个方面,中西方古代文明和建筑文化的差异
同样一幅画,树林里面有一匹马,西方的学生说是马的画,马在森林中间。但是东方的学生说这是森林的画,森林中间有一匹马,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产生有别于西方的“背景视野”。西方古代文化中,实体自然两分导致挑战自然观念形成的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科技进步,后者更使人类更加“自大”,文艺复兴后所诞生的工业文明,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超积累的80%以上。所以绿色发展,就要研究和利用背景视野,来减少城市的建筑生态周期。 建筑是由若干零部件构成的居住的机器。在用材方面,西方古建筑用材着眼恒久,以石材为主,体量追求高大,装饰尽量华美,代表“张扬之美”和“超脱之美”。而中国建筑用材着眼适用,以木材为主,向自然适量索取,体量适中,装饰实用,体现“中庸之美”和“中和之美”。仇保兴说,木结构建筑还具有最廉价的碳捕获封存功能,因此在生态城设计中要充分传承和弘扬尊重万物的中和之美、节俭实用和循环利用之美。 走遍祖国大地的自然环境跟建筑,“有之为利,无之为用”的古典的哲学贯穿了我们的建筑文化和城市规划,中国人把大地看作人类创造物和城市自然有机的组成部分。中国现在保存比较好的礼制建筑,体现人与自然的纪念性交往,形态上不一定大,高度不一定高,但是空间结构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中国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古代建筑, 不但碳排放很低,和自然的融合以及单位面积的节能、节水、节材是做的最好的。” 而在城镇选址与空间布局方面,西方的贸易城市脱离农作区和水源,中国的城镇选址讲究面水背山和避险节能,顺应自然,与其农耕文明长期社会稳定相关。西方城市大多是港口城市,是海洋化、狩猎文化的延伸,中国大多是内陆城市,“逐水草而居”,是农耕文化的延伸,尊重当地“微生态”和“微气候”等自然规律。正因为讲求选址,中国历史古城并不需要投资浩大的远距离调水工程。 同时,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单体建筑注重与自然及邻里的关系,与院落“阴阳”互补相配,每个院落天井发挥日照、通风、透光、活动纳凉、围合、雨水利用等多功能,建筑形式与布局与当地气候相适应,形成丰富多彩的地域土生建筑群,如陕西窑洞、山西半窑洞、徽派建筑、元阳“水顶民居”。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较之西方建筑更多体现气候适应绿色特性,非常值得现代建筑师借鉴。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原始生态文明的养料,摈弃西方现代主义对城市规划的种种不良影响。“我们面临重建人类——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我们原始的生态文明跟现代的低碳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超越工业文明,创造出一种新的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模式。我们建立这样一种人类——城市——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就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敬畏,向历史学习,以包容、传承、创新、开放的心态来弘扬我们民族、地域文化中间的精华,创新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国务院参事、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