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住房建设方面的共性特征表现为“集中居住广泛推进,空间风貌逐步趋同;农房改造大量投入,但政策尚需优化;农民满意程度较高,但住房建设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农房自建模式粗放、空置浪费现象严重”,差异性特征表现为“集中居住的推行在各地反响不一;住房水平在不同地区间呈现差异”。

图16:城市化、同质化、样板化的新农村规划
注:山东省商河县柳官庄村、山东省蒙阴县西官庄村、江苏省常州市钱家圩村发展规划图

图17:调研各地农村集中建设的均一化
注:江苏宿迁市众心村、云南甲村、陕西新柳村
其二,设施建设方面的共性特征表现为“总体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设施大量撤并,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养老、文体、商业等需求扩大,设施普遍滞后”,差异性特征表现为“西部山区道路交通条件滞后,严重阻碍当地发展;教育设施的集约化配置模式在各地接受程度不同”。

图18:调研各地农村道路、图书室、教育设施及环卫设施对比(从左到右)
注: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为湖北省荆州市柳口村、广东省南雄市兰坵村、广东省文山市麻栗村、湖北省荆州市南昌村、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云南省普洱市埔佐村、山东省菏泽市季垓村、江苏省宿迁市秦桥村

图19:调研地区村民认为第一位和前三位急需改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其三,环境景观方面的共性特征表现为“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个性差异逐渐减弱;环卫问题日益突出,相关设施亟待完善;村民珍视农村环境,保护传承意识薄弱”,差异性特征表现为“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带来压力;管理程度进一步决定治理水平”。

图20:不同地形、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农村村民认为最需加强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