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东南大学杨俊宴教授在第十二届规划信息化实务论坛的PPT内容。杨俊宴教授从城市设计的实施问题、平台建构的三个步骤、数字化平台系统展示、智能应用场景展示四个方面对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介绍。
1、城市设计的实施面临的问题:设计与管理的分异;局部与系统的关联;宏观与微观的传导。杨俊宴教授团队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设计管理导则案例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将目前的城市设计总结为三阶导则:一阶为城市设计分区导则,传统方法,为设计者编制;二阶为城市设计精细导则,传统方法,为管理者编制;三阶为城市设计数字导则,建立数字化导则,并且为管理者编制。
2、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分三个步骤进行建构:谱系化、规则化、智能化。
3、谱系化是将三维城市空间分解为标准化、类型化、层级化的基本要素,并按规定格式将这些要素绘制成按类编制的对象集合。将城市设计代码分解为五城体系,包括城市风貌体系、城市形态体系、城市眺望体系、城市慢行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4、规则化是把图谱进一步规则化,对设计语言进行转译,变为规则与计算机代码。
5、智能化,以天际轮廓线为例,按照视觉眺望点智能生成。把任何一个视点的天际轮廓线随时导出,变成完整轮廓,一秒生成。
6、设计师的语言,可以通过五城体系,形成详细规则,并且可以对设计进行规则检验,看哪些规则通过审定,最终形成交互、智能化模式。当一个城市形成一万条规则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城市设计成果转译为数字化平台的系统。
7、数字化的城市设计系统与常规的数字化系统的区别在于:第一层是利用倾斜摄影形成真三维的空间;第二层是背后有一个精细化三维模型,进行规则嵌入,形成数字化平台,对外行来看是真实的城市空间,对内行来讲,可以无限制的嵌入各种设计规则。同时也可以进行数字化的分析计算,例如空间面积测量、容积率计算分析,都可以在系统中完成。
8、这套体系的关键工作是运用到城市设计工作中,其应用场景包括相关规划的要求核提、方案报批的智能审查、多个方案的智能比选、规划要点的智能生成、建筑方案的精细审查、规划实施的智能监测。
以上根据嘉宾PPT内容整理。
以上是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俊宴教授的演讲材料,感谢作者的授权发布,该报告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使用。
规划日课,在知识星球等你
每日学习,共同提高
点击查看知识星球详情
适用人群
规划行业从业人员
建筑行业城市关注者
考研考博,规划行业学生
希望提升城市认知与综合能力的规划师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