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研究表明,信息化背景下的城市影响力开始相互重叠,已经没有明显的实体空间边界,导致原有以领土范围为基础的管治模式受到挑战。区别于传统中心地理论中的腹地,“网络腹地”不受地理和行政边界约束,具有空间上的重叠性和嵌套性。在城市网络中,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网络腹地”,并与腹地中的城市保持着较强的网络关联。因此,打破传统行政边界的限制,依据网络联系强度来界定城市腹地,是跨区域要素流动影响下划分中心城区势力范围的最佳方式之一。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将进一步通过城市联系强度来界定同城化背景下西咸各自中心城区的腹地,在此基础上判断两个城市的势力影响范围与行政边界的空间匹配关系。具体的界定方法是:在县 ( 区 ) 与空间单元层面统计、筛选西咸市域内每个城市与西安、咸阳中心城区所在空间单元的总联系强度,选取每个城市与两个中心城区联系强度最高者,若其强度值达到中心城区所在空间单元联系强度值总和的60%以上,则将该城市界定为与之发生联系中心城区的发展腹地;若其联系强度未达到总和的60%,则认为该城市属于西安和咸阳的腹地争夺区,对于争夺区可以进一步通过比较具体的网络联系强度来判断该城市与谁关系更为密切。
通过对西安、咸阳中心城区腹地的识别可以发现,咸阳的三原县和泾阳县进入了西安中心城区的发展腹地中,乾县在作为西安和咸阳两个中心城区的腹地争夺区的同时也体现出与西安较强的关联水平,导致咸阳市域的行政边界大于其实际能够“控制和影响”的范围边界,反映出跨区域要素流动影响下西咸行政区边界的模糊化。研究还发现,咸阳市域北部和西部的彬县与杨凌区除了自身联系强度较高从而体现出一定控制力,也进入到西安和咸阳两个中心城区的腹地争夺区当中(图3)。随着西咸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这两个城市未来可以被作为西咸核心区的“飞地型”增长极,从而带动外围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