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自然资源部)曾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4年的五年内,全国形成批而未供土地1300.99万亩,闲置土地105.27万亩。
这105万亩闲置土地处置成为国务院重点督查任务。据了解,到2016年底,已处置完毕98.22万亩,处置比例为93.6%。
但闲置土地并未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多。
目前,自然资源部并未公布最新的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总量。但7月,河南当地媒体对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的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涉嫌闲置土地21.2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到全国总量的1/10。
据此估算,全国2017年底的闲置土地数量仍然在增长。
而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同样巨大。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2017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的公告》,2017年,督察新发现闲置住宅用地3148宗,约合23.8万亩。
而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另一份《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则显示,2017年,全国累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60.31万公顷(904万亩),其中住宅用地8.43万公顷(126.45万亩)。
2017年,自然资源部与住建部曾联合发文,要求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而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受其检测的100个城市,在2018年6月份的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仅为9.8个月,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尽管新发现的23万亩闲置住宅用地并不属于新增的126万亩住宅用地,但这样的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住房供应,加快住房供给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显然有所阻碍,这也被认为是此次《通知》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