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京都市更新,六本木地域(Roppongi)是可以大书特书,保证值得逛上一天!喜欢艺术的人知道这里有着“六本木艺术三角”(Roppongi Art Triangle),坐拥引领潮流的前沿艺术馆——国立新美术馆(The National Art Center)、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三得利美术馆(Suntory Museum of Art),还有建筑学徒慕名而来的21-21 Design Sight。

六本木新城、东京中城、国立新美术馆所构成的艺术三角示意图。图片来源:六本木新城官网(局部截图)
六本木原本算是东京近郊,一度是皇家自卫队驻地,二战之后,这里成了盟军驻地,聚集大批外国人,设有不少使馆,是东京有名的夜店区。能让六本木艺术三角火起来的,除了各家策展人的良苦用心,更重要的是六本木新城(也译作: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和东京中城(Tokyo Midtown)这两个超大型更新项目的先后建成。

1960年代的六本木。图片来源:网络。
私人土地再开发:六本木新城
六本木新城的开发始于1986年11月的东京都市更新策略,这一带被指定为“更新诱导地区”,享受特殊政策。开发商森大厦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希望能在这实现他们的都市理想,打造另一座“城中城”。

六本木新城配置图。图片来源:六本木新城官网。
虽然上有政策支持,东京的旧城改造难度极大,主要原因是土地的高度私有化。按照日本法令,旧城区再开发必须征得三分之二以上相关业主的同意,才能着手进行,而“业主”的定义不仅是土地权利所有人,还包括各种产业权利人!

从六本木新城眺望东京塔
以将近十年的时间,森大厦株式会社终于说服大小业主们同意再开发计划,通过地权整合,确定开发区域为11.6公顷,利用新的规划政策,将容积率提升一倍以上,又花了五年时间,跟不同的业主谈妥条件,通过“权力变换”确保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确认都市更新经费的来源。

榉树坂的名店一条街
六本木新城跟业主们协商花了14年,直到2000年4月,建设工程才正式开始,2003年4月25日开幕。仔细算算,森大厦株式会社花了17年时间,才完成了六本木新城的建设。然而,作为开发商,他们并没有一卖了之,相反,将六本木新城作为产业经营,以独特的运营方式,将其打造成东京的城市品牌。

六本木新城的社区卡
由于六本木新城的土地是由将近四百个小地块合并而成,地界不规则,地形高低落差很大,界内还有历史庭院毛利花园,加上环状3号线(东京都内交通干线)和榉树坂(区内主干道)穿过地块,为这个大型综合体的设计带来挑战。

六本木新城的交通组织
六本木新城充分利用既存交通体系,将地块划分为三个街区,A街区包括好莱坞美容广场与地铁明冠,汇合不同方式的交通,将人流顺利带入新城,B街区是核心部分,包括森大楼、君悦酒店、榉树坂六本木综合大楼,以及朝日电视台,是办公与访客的主要活动区域,C街区包括四栋住宅楼、一座综合楼、名店街,以及经妙寺等,以居民活动为主。

六本木新城总平面图。图片来源:六本木新城官网。
在设计上,六本木新城面对的挑战不小,首先是发展周期长,繁琐细致的协商最终都要落实在设计上,其次,在抗震要求高的东京建设超高层建筑,技术难度极大,再者,城中城所要求的功能配套,一个不能少,多了也不好,要让城中城生生不息,需要丰富精彩的公共空间。

森大楼

商业空间
多家国际与日本知名建筑事务所参与六本木新城的设计,KPF(Kohn Pederson Fox)拿下了森大楼、君悦酒店、榉树坂六本木综合大楼的设计,Jerde国际(Jerde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是商业设施和地铁明冠的设计师,朝日电视台是由槙文彦担纲设计,森美术馆是Gluckman Mayer Architects的作品,住宅楼及综合楼由Conran& Partners设计。

地铁明冠

高层公寓
六本木新城的设计思路是将大型综合体解构为尺度宜人的小镇形态,增加办公、商业与居住活动中探索与邂逅的乐趣。另一方面,致力于将“艺术”与“智慧”结合,打造成为东京的新文化心脏。

充满探索邂逅乐趣的六本木新城

六本木新城平台上Louise Bourgeois 的大蜘蛛

内田繁的I can’t give you anything but love

街头随处可见的艺术品
城中四处可见大型户外艺术品,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高居森大楼顶部的森美术馆象征着艺术至高无上的地位,最大的地主朝日电视台,在项目完成后回迁,展示承载着日本人记忆的影视制作,TOHO电影院加上罕见的大型户外表演台,成为许多影视作品东京首映式的首选地。

森美术馆

观景台俯瞰东京夜景

面对毛利庭院的朝日电视台

朝日电视台展示着承载日本人记忆的影视制作

TOHO电影院

从毛利庭院看室外表演场
朝日电视台和户外表演场之间的毛利庭院,保留了江户时代的庭院痕迹,也是东京赏樱名所,名店一条街的榉树坂,樱花季节也是美不胜收,让人感叹这里的居民真是幸福,四栋高层住宅楼共有840户,两栋是原业主的安置楼,其余是精英阶层热衷的产业。

樱花时节的毛利庭院

让人流连忘返的毛利庭院

真的是樱花坂

C街区公寓
54层高的森大楼在六本木非常显眼,硕大的体型为的是达到最佳楼层利用率,采用最高等级的抗震和防灾措施。楼内不只是办公空间,还设置了君悦酒店,成功留住来访的商务访客,达到令人羡慕的高入住率。裙房部分为商业零售空间,除了高端品牌店,还有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以及各种生活设施,让上班族在工余时间继续留连在这里。

便利店

打印+照相站

旅行社
六本木新城建成后,成为东京最大的、功能最完善的城市综合体,颠覆了六本木的夜店形象,打造出东京最具吸引力的商务品牌,每年吸引数千万的访客,无论周日还是周末,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勃勃的生机。

城中城的无边界联结

城中城的花园
国有土地再开发:东京中城
与六本木新城耗费14年才拿下私有土地极为不同的是,与六本木新城近在咫尺的东京中城借着政府部门搬迁的东风,在都市更新政策的扶持下,整合周边市政设施,打造出另一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两者的建成时间相距仅四年。

东京中城

望见六本木新城
东京中城所在地,江户时代是长州藩大名毛利氏的宅邸,明治维新后,大名产业纷纷收归国有,毛利家宅邸成了军事用地,二战后,这里一度用作盟军官员住所,盟军撤离之后建起防卫厅,地址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坂9丁目”。

东京中城开发前的历史演变。图片来源:东京中城官网。
2000年,日本政府宣布将防卫厅搬到市谷区,第二年四月公布“赤坂9丁目区域再开发计划”,9月土地开始招标,东京都心10公顷的完整土地实属罕见,不是一般机构可以拿下,最终由六家公司组成联合体投标获得,2002年2月完成地权转让,进入设计阶段,2005年5月开始施工,2007年3月开幕。

东京中城主入口
东京中城是紧随六本木新城而完工的另一大型城市综合体,距离近且规模相当,项目策划好的话,相得益彰,策划不好的话,两败俱伤。

东京中城配置图。图片来源:东京中城官网。
东京中城的愿景强调多样性、友善性、绿化与创意,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也是集合了国际与日本力量。总建筑设计为日建,总体规划和塔楼群为SOM设计,商业空间为Communication Arts设计,丽思卡尔顿的酒店和公寓式住宅室内设计是Frank Nicholson主持,花园住宅装饰由青木淳主导,景观设计为EDAW Inc.,21-21 DESIGN SIGHT由安藤忠雄设计,三得利美术馆是隈研吾的作品,地下通道部分和出入口则是坂仓竹之助担当设计。

东京中城塔楼

酒店式公寓

东京中城主入口广场

三得利美术馆

21-21 DESIGN SIGHT

通往桧町公园的人行天桥
东京中城在设计上力图突显日本之美,公共空间设计同样着眼于艺术的潜力,更强调设计的独特视角与生活性。为了留存基地的一些历史记忆,中城的再开发保留了一些毛利宅邸的遗迹,移植保留界内的140株老树,改造合并入界的港区立桧町公园,景观设计拿了大奖,在公园大草坪上布置的圣诞灯饰已经成为东京的年度盛会。

东京中城主入口景观细节

室内空间试图展示日本之美
东京中城的圣诞装饰,每年都有不同的设计

东京中城一年一度的圣诞灯饰

桧町公园的雕塑与孩子

桧町公园水景

桧町公园的景观设计
旧城改造与新城市空间
六本木新城和东京中城代表着东京都心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两者的土地来源不同,开发与经营方式不同,虽然高密度建筑的引入,改变了区域原有的肌理,另一方面,利用强大的资本力量,创造新的城市空间价值,将艺术、创意、绿化带入商务商业空间,与黑川纪章的最后力作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形成“六本木艺术三角”,突显空间的公共与社会意义,提升项目本质的商务商业形象。

东京中城桧町公园:“光与雾的虚幻庭院”夜景,2018年7月13日至8月26日。图片来源:东京中城官网。

六本木新城森美术馆:建筑的日本展,2018年4月25日至9月17日。图片来源:六本木新城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