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新城发展已经历了10多年,这期间北京轨道交通正处于高强度的规划建设期,尤其在2010年前后,通往近郊新城的轨道交通线路陆续通车运营,为新城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本文旨在通过借鉴东京新城的发展经验,在北京新城发展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新城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及实施状况,进而研究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1)多摩新城
距东京站25—35公里; 现状人口约20万;
(2)田园都市新城
距东京站15—35公里;人口约60万(2008年);
(3)千叶新城
距都心15—35公里;人口约9万(2011年);
(4)筑波新城
距东京站60公里;人口约21万(2011年)。

图1 东京新城分布示意图【1】
(1)多摩新城、田园都市新城、千叶新城
核心区距离东京站约30公里左右,对东京核心区部的依赖性较强,基本为东京郊区的卧城, 轨道与新城建设同步,促进了人口的外迁,但也加剧了向心通勤交通。
(2) 筑波新城
核心区距东京站约60公里左右,有较强独立性,职住基本平衡。待新城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后,引入轨道交通。
表1 东京新城与轨道交通互动关系分析表

初步结论:
决定新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位的,其中先天条件(区位、产业基础)是决定性因素,政策、基础设施条件可助力新城发展,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强度及时序对新城的成长、发展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要素。
经过近10年的发展,11个新城地区成为北京市人口、空间、经济增长的新兴地区,常住人口的增量、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已与中心城相当,但占全市GDP总量的比例没有显著提升。
11个新城地区常住人口总量占全市的比例从2005年的38%提高到2012年的40%。2005年新城地区常住人口为572万人,2012年为842万人,增长了270万人,占全市同期新增总量(531万)的50.7%;其中,外来人口从2005年的116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306万人,增长了190万人,占全市外来人口新增总量(418.7万)的45.5%。
3个重点新城地区依托主导功能区的建设和培育,功能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但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的引领地位尚需强化。
作为市域东部的多中心,3个重点新城在城市发展新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重点新城的经济总量约占74%,城镇从业人员约占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占64%,城镇建设用地约占62%,常住人口约占57%,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
总体来看,经过10年发展,新城地区总体上处于人口、产业“双重集聚”的初期阶段,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第三产业贡献率持续提升,初步具备了吸纳新兴产业和人口的基础条件。新城未来发展需要重点提升规模增长协调度、城镇化质量、产业发展层次【2】。
近年来,轨道交通对新城的覆盖水平大幅提升。
近郊新城(除门头沟)基本全覆盖,远郊新城尚未覆盖(不含S2); 除通州2条线服务外,其他近郊新城(门头沟除外)均是1条线。
丰台河西已有M14通达,海淀山后尚无联通。
图2 轨道交通与新城关系示意图
职住分离导致新城轨道交通以向心客流为主。

图3 中心城及中心城外职住关系对比图
新城客流以向心客流为主,目的地集中于中心大团,占71.4%;
新城至边缘集团出行占到16%,边缘集团对新城客流有一定截流作用。
新城内部出行也占有一定比例,约占8.6%。

图4 早高峰时段新城进站客流目的地分布图
长距离出行占比高,效率低。
郊区线平均运距11.55公里,长距离出行占比高;
出行效率较低:早高峰时段(6:30-9:30)新城 至中心城平均站内时间:58.3min。

图5 郊区线平均运距图(2014年)
轨道交通高峰满载率高,运能尚有提升空间。
郊区线现状高峰平均满载率106%,服务水平较低;
郊区线(除八通线)均未达到设计运能,仍有潜力可以提升。

图6 郊区线早高峰满载率图(2014年)

图7 郊区线现状运能与设计运能对比图(2014年)
新城之间差异性较大,应根据差异性提供多模式轨道交通服务。
04版总规北京中心城外围规划11座新城,其中7座近郊新城,4座远郊新城。新城之间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发展重点、出行需求差异性也比较大,应当量体裁衣,为新城提供差异性的轨道交通服务。
比如近郊新城通常与中心城联系密切,且通勤需求增长旺盛,应该提供高强度、快慢结合的轨道交通服务,而远郊新城由于距离中心城较远,独立性较强,通勤需求较小,适宜通过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解决相对较小、多目的、目的地相对分散的出行。

图8 2005年与2010年新城与中心城之间通勤交换比例对比
轨道交通并非新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其建设时序、建设模式对新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定位重点新城或区位条件优越的新城,立足此类新城战略发展的要求及需求,充分预留面向未来的多模式、互联互通轨道交通系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北京新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龙胜等,《轨道上的世界-东京都市圈城市和交通研究》,2013.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城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及分析报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