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内居民点不同功能用地的需要,在“双赢”“参与”“整合”的原则下,规划对度假区内原有居民点进行分类调控(图7),具体如下:
(1) 搬迁型。对处于度假区核心地块和生态景观区内的重要景点以及交通不便的居民点进行搬迁,就地、就近集中安置,主要包括岗李村、水田村、大禹王、朱洼、黄庄和王找庄等。
(2) 控制型。对位于旅游服务区和重要节点的居民点以及现状比较集中的居民点实行控制型调控的政策,引导居民生产、生活向有利于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严格控制居民点建筑物的数量、体量和风格,主要包括朱咀沟、西岗村和大刘庄等。
(3) 发展型。将竹园吴村、刘先庄和张庄社区等规划为发展型居民点,引导安置其他居民点的拆迁安置户,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旅游新社区,从而共享旅游度假区发展红利。
在分类调控的基础上,规划形成“幸福桃园、开心农场、欢乐渔家、四季花乡”四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一村一品”的旅游新社区,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促进居民点的可持续发展。①“幸福桃园”( 果林品牌 ):以大刘庄为基础,推广以桃树、杏树、李子、柿子、葡萄和草莓为主的果树种植,为游客提供赏花、赏果、采摘、购买和美食品尝等旅游体验活动;②“开心农场”(农家品牌):以张庄社区为基础,通过设置果园、菜地、瓜田,以及豆腐坊、酿酒坊、小吃坊、茶叶坊、榨油坊和酱料坊等,为游客提供农业种植、现场制作、品尝及售卖等农事体验活动;③“欢乐渔家”(渔业品牌):以刘先庄、朱咀沟为基础,引导村民利用大片水塘和湖面,养殖鱼虾等水产,开展垂钓、摸鱼、打渔和吃鱼等活动,让游客体验渔家美食和生活;④“四季花乡”( 花卉品牌 ):以竹园吴村为基础,利用预留的大片农用地,种植熏衣草、月季等花卉苗木,形成花海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游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