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立足,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并具备创新能力为关键。珠三角需要通过生产走出去、人才引进来,要培育企业创新为核心,构建创新城市。可借鉴旧金山湾区模式,构建大型科学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实现知识溢出与创新衍生,带动区域整体创新市场的发展。
加强与香港、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多方技术合作。加强和香港合作,借助香港高校的研究优势,利用香港科技园双向孵化功能,将国际科研成果在珠三角进行产业化。以中德工业服务区为媒介,吸引欧洲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合作建厂,形成技术交流与人员交流的环境。

图片来源:全景网
强化共性技术与产品的基础研究,并形成创新有效的产学研与成果转化机制。引进中科院科研团队,建设与成果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公共技术平台与研发平台,强化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共性技术与产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科研中介服务团队,搭建创新团队凭创新成果的企业孵化平台,形成企业家、科研人员、科学家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与成果效益分享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借助珠三角丰富的具有活力的制造业基础,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生产化转化。
建设创新型城市,引进创新团队与创新人才,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珠三角大量学生到欧美地区留学,可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归国人才与团队,或鼓励归国人才凭成果创业。在技术提升与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企业可与政府、高校合作,针对未来的发展转向,提前对内部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保证员工能承担新岗位工作,以人力资源提升降低企业风险。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区域发展、大数据研究等。截止目前在《地理学报》、《城市规划》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硕士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区域分析、产业规划、城市更新。组织并参与南海平洲片区产业规划、白云航空小镇产业策划、南沙工业四路地块功能策划、广州草芳围微改造策划、松山湖南部片区城市更新专题。参与厦门同安工业社区策划、浏阳市产业规划专题等。
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CL)城市更新专业。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产业规划等,深度参与广州增城、南沙、佛山顺德、南海、惠州、云浮新兴、贵州凯里、湖南浏阳、西藏巴宜等多地的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