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以贯通、开放、活力为核心,将三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品质空间。
行动举措——
推动全域贯通,连通岸线合计长度约446公里。
开放滨江岸线,实现交通分层,增设公共空间,保障每500米至少一处300平米以上公共空间。
增加滨水地区活力,近期预留与建设六个核心活力示范区,分别为三江口中央活动区、空港枢纽示范区、文创港产业示范区、姚江水乡文化示范区、镇海小港转型示范区、溪口历史文化示范区,推动空间建设转型,为承载大事件做好空间储备。

文化钱湖行动
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范围为主体。
目标:建设生态优先的世界级文化湖区。
行动举措——
基于东钱湖生态人文资源的价值,明确生态型、文化型的钱湖地区功能拓展的正面与负面清单,引导包括国际会议、文化创意、旅游度假、科教医体等特色功能集聚。
近期重点推动国际会议、旅游度假等功能建设,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中东欧)的会议文化交往,联动打造会议小镇,推动东钱湖地区发展。
空间布局上强化“三面环山一面城”的建设模式,一方面从环湖开发到西侧生态化组团化发展,另一方面强化东部、南部地区的生态修复。
调整管理机制,以东钱湖管理委员会统筹大东钱湖营造与建设管理。
郊野绿环行动
目标:搭建全域魅力空间框架体系,以打造人可亲近、可融入、可休闲的绿化开敞空间为主要任务,重点建设郊野绿环,支撑美丽宁波建设目标。
行动举措——
重点围绕绕城高速外打造9处郊野公园,形成组团分隔的近郊绿带,拓展文化休闲功能,补充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体系,系统化打造美丽宁波。
允许郊野公园内复合一定比例的文化设施(以公益性设施为主)。
对郊野公园内的特色村庄进行综合保护与利用。

全域产业园区提效行动
目标:统筹全域产业空间,厘清低效工业空间,提升空间利用效率,推动转型与创新发展。
行动举措——
重点退出两类地区。
一是退出生态地区,如象山港沿湾地区和四明山-天台山地区,象山南部山区等区域,这部分生态地区应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位于生态红线区域内的工业用地应加速退出。
二是退出城区内街道,未来城区内除规划保留的核心产业平台外,其他的零星产业用地应当鼓励退出或者向创新创业空间转型。
重点向两类产业平台集聚。
一是产业基地,作为承载宁波未来战略性产业的平台。主要在市域北部沿湾地区划定12个产业基地,力争2049年基地内工业用地占全市比重控制在50%左右。二是产业社区,作为都市工业和创新研发为主要功能的平台。主要在市区内划定11个产业社区,推动2049年产业社区内工业用地占全市比重控制在30%左右。
美丽港湾行动
目标:通过美丽港湾行动,综合协调象山港、三门湾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富魅力的新经济湾区。
美丽象山港行动范围:约1958平方公里,包括北仑梅山街道、白峰街道、春晓街道、鄞州瞻岐镇、咸祥镇、塘溪镇、奉化莼湖镇、裘村镇、松岙镇、宁海西店镇、城关镇、强蛟镇、大佳何镇、象山西周镇、墙头镇、大徐镇、黄避岙乡、贤庠镇、涂茨镇、丹城-爵溪镇等20个乡镇。
行动举措——
优化调整现状产业,搬迁并控制修造船等污染企业,控制养殖规模。
制定产业准入清单,禁止排污行为。优化海湾、海岛地带,加强象山港地区生态环境的紧急式修复和持续的魅力提升,建设国家及郊野公园体系,鼓励发展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蓝色海洋经济。
提升象山港可达性,建设市域轨道和快速干线,建设环湾的复合快速环线,强化新经济湾区各组团之间的可达性。采用组团化发展模式,以特色小镇和科创组团为基本组织单元,控制组团规模在20平方公里左右,在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发展弹性。
美丽三门湾行动范围:约1400平方公里,包括宁海长街镇、胡陈乡、力洋乡、茶院乡、一市镇、越溪乡,象山石浦镇、定塘镇、鹤浦镇、泗洲头镇、新桥镇、茅洋乡、晓塘乡、高塘岛乡等15个乡镇。
行动举措——
优化海湾生态本底,加强三门湾两岸生态环境持续管控与保护、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加快建设市域轨道和快速干线,提升区域可达性。
近期控制传统制造产业发展规模,主动引导通用航空、绿色智造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

以上,是《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的简要内容。
而今,这些内容也开始面向公众征集意见。
未来的30年,你对宁波发展有哪些期待与建议,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意见征集页面,写下你的想法。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下列其他方式,说出你的意见与建议:
1、登陆宁波市规划局官网;
2、拨打电话89187288;
3、通过邮箱:nbghj@ningbo.gov.cn;
4、邮寄信件至:宁波市江澄北路575号B402,宁波市规划局总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