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智库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智库作为“思想库”“脑库”,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我国历来有重视智者和谋士的政治文化传统,“谋士”“门客”“幕僚”“师爷”“权变之士”等都是古代对智库人才的称谓。自先秦、春秋时期的“尊老制度”“养士制度”等古代智库出现,至明清时期的“幕府制度”,智库机构始终以不同的形式或制度安排出现在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现代意义上的智库产生于 19 世纪的西方国家,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结果。英国被认为是智库最早的发源地,成立于 1884 年的费边社是最早具有智库研究特点的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西方智库发展的中心,智库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2016 年有 1 835 家 ),此外英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国家也在智库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智库发展的战略定位、管理模式、人才培育、研究方法、成果产出及全球化推广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
现阶段我国智库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智库建设存在地位不高、高质量智库缺乏及高质量研究成果不足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新型智库的建设。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在新型智库建设战略指导下,我国新型智库的数量、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智库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研究方向聚焦于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重要决策等。
规划设计机构作为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型的规划研究与咨询机构,长期致力于为城乡发展提供优质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是城乡建设发展与空间布局方面重要的智库平台,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城乡发展重要的智力咨询平台的作用,结合新型智库的建设要求,推动规划设计机构的转型升级,从为政府提供更好的咨询和设计服务角度出发,推动规划设计机构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方向转变。
近年来,国际一流咨询公司在规划设计技术团队、业务范围拓展、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应用和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我国规划设计机构为了提供更好的规划设计服务,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城市发展的各种规律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各种技术与方法问题,注重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GIS 等技术与规划设计的结合,加强与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注重规划设计方法的创新,推动规划设计机构的转型升级。例如,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立了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广东省重大区域与城乡规划相关政策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具有政策研究、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等多种职能,包括政策研究部、战略规划部、形态规划部和专项规划部等多个部门,建立了一支 30 多人、80%以上拥有硕士学历的专业队伍,取得了多项省部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优秀成果。又如,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重对外交流合作,与韩国首尔市政开发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家规划设计事务所合作完成了多项规划设计项目;成立了包含 10 多个研究人员的规划研究室,研究领域涉及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与空间战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低碳城市规划、步行自行车可持续交通规划与精细化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研究及规划实施与政策研究等五大领域,承担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