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发布。《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用新体制、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规划建设的思想,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对规划理念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示范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包含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及规划体制创新等内容,对中国规划实践和理论发展的示范性以及对规划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黄晶涛(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天津大学特聘教授)
随着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公布,业内解读陆续见诸媒体。相较于技术和理念上的创新,雄安规划本身继往开来的标杆意义更加空前。作为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国家大事,雄安以饱含民族自信的方式,在大历史观的格局上,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城市的理想模式。探索中国方案的同时,城市营建的中国智慧也在正本清源。
1. 生态优先——因循先民,敬畏自然
在千年的时间尺度上,相对于未来难以预见的自然变迁,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非关键,决定城市营建方式的不是经济和产业因素,而是自然格局。千年大计,首先便是敬畏自然。
从太行山到渤海湾,地理水土之间形成充满自然规律的退晕关系。千百年来,先民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地域性的人文地貌和体系化的营建工法,节省水土,善用高程,巧植作物。古老的村镇城池,都是经历了水土洗礼自然选择之后的最优结果。而人类活动中的生态空间,也从不仅仅是自然属性。从京城皇家的“三山五园”到华北村落的乡野台田,无不体现着扶农理水造园的三位一体。古代城镇从没有千城一面。中华大地的多元形态,正是不同地域的先民聚落与在地生态不同互动的历史沉淀。
雄安选址于淀泊周边,随形就势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格局。蓝绿相隔的组团式布局构建起兼顾防洪排涝、生境涵养和人民休憩功能的生态格局,形态上避免了城市惯常的摊大饼做法,根本上则是回应场地、顺应自然的体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3km 进森林,1km 进林带,300m进公园,在实现海绵城市基底的同时,满足市民回归自然、诗意栖居的纯朴生活理想。而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的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更可以有效地将京津冀之间人与自然互动的城乡体系引入到这一生态文明的软性连接中,使得生态空间的管控协同真正具有历史视角和文化属性。
生态文明时代,以雄安为标杆,从区域格局构建到建设形态组织,规划的生态视角应该更多纳入文明标尺的考量。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当下的发展理念,也是古老的国家智慧。
2. 人民城市——包容万象,延续千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城市是能够自我更新的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回归城市作为生活家园的根本属性,以空间积蓄城市发展正能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土壤。
中国传统营城理念强调尊重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系统的建构大于个体的建构。中国传统城市公共系统的组织,具有强大的内生规律,能够在相当长的时空尺度上实现相对稳定,不断完善。而中国传统院落是多维度叠加之后的基本细胞,独立有序而又易于更新,承载千家万户的时光变迁。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雄安开启了街区制在北方城市的建设实践。窄路密网、尺度宜人的街区制是交通形态的选择,更是城市公共生活方式的组织,在城市安全、交通组织、社会治理、公众交往等方面对于城市都有深入影响。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形成公共服务供给骨架。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承载基本家庭的聚集方式。公共空间、公共服务、住房供给共同构成人民城市富有生命力的基层社区,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城市在千年时空尺度上“容万象、续千秋”的持续保障。
社区作为城市生活家园本质的日常体现,是公共服务的集成平台,也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单元。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工作中,社区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载体,需要超越空间建构本身,从国家治理的广阔视野层面进行更加深刻和综合性的营造,探索中国社区新范式,塑造民主细腻的街区肌理和扁平包容的空间秩序,激发民间智慧,孕育创新氛围,营建“广厦千万间,故事人民写”的千秋之城。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vip.126.com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