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广州。广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让我们能够见证城市化进程以及良好的城市治理。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城市治理、开放创新”,不但讲到了全球发展进程当中城镇化扮演的角色,同时
也讲到了城市的良好治理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了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169 个子目标,基本涵盖发展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这个《议程》希望能解决贫困问题、保护环境,同时能让所有人获得良好的生活品质。这个主题也跟《新城市议程》是相呼应的。《新城市议程》是我们在2016 年厄瓜多尔基多“人居三”会议上面达成的。《新城市议程》把城市看作是关键支柱之一,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平台。

▲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文有详细介绍)城市化进程、城市治理对我们的社会经济、社会治理非常重要。城市只占全球2% 的面积,但贡献了全球70% 的GDP。越来越多的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城市。在2050 年之前将会有大概4/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中国更是如此,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城镇化非常迅速,到2020 年城镇化率会更加高。在城市化进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挑战,包括传染病的爆发、不公平、社会不包容、人民的安全感降低等等。因为人口的聚集,很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我想讲一下城市包容性,这是我们《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个关键点。城镇化应该有更好的城市包容性,但现实并非如此。城市有更多的贫困人口,而城市不平等系数往往比乡村不平等系数更高。因此,当地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基础服务供给,以及对新移民更好的接受性能够促进城市平等化发展。在中国也有相似的问题,比如说,对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以及怎样来保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获得公平的机会。这些都是挑战。
中国城市中目前有1/3 的就业人口来自农村,也就是说,这些农民工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中国政府制订了非常多的计划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我们全球其他城市跟国家来讲都是很好的例子,比如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复兴计划。另外,联合国人居署也有相关的项目在一些城市推进城市更新计划。
中国已在促进城市包容性上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在要做更多的事情,要让更多的城市市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比如养老的保障等。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目标放到城镇化当中,我们希望没有人被落下,所有人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仍然是人类面临的最为艰巨的挑战。尽管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人口已经从1990年的19亿下降到2015年的8.36亿,减少了超过一半,但是仍然有成百上千万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
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承接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这一目标包括帮助弱势人群,增加他们获得基本资源和服务的渠道,并帮助受冲突及气候灾害影响的社区。
可持续发展目标2旨在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饥饿和营养不良,保证所有人——尤其是儿童及弱势群体享有充足且营养的食物。这一目标包括推广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如改善小农业生产者的生计和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者平等获得土地、技术及市场准入。要实现目标2,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保障基础设施和技术领域的投资,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我们有能力在2030年消除饥饿,同时实现其他目标。
预防和治疗、健康教育、接种疫苗、生殖健康相关的医疗服务等措施可以预防以上原因导致的死亡。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历史性承诺: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肺炎、疟疾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目标3旨在普及医疗服务,为所有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其中,支持疫苗研究及开发工作并提供廉价药物是工作重点。
自2000年后,普及初等教育取得了极大进展。2015年,发展中国家小学总入学率达91%,全球儿童辍学率下降近一半。文盲率显著降低,女学童比例达到历史新高,成果举世瞩目。
我们相信且事实已经证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之一,因此必须实现人人享有包容、优质教育。目标4旨在到2030年确保所有男女学童完成免费的初等及中等教育,并提供平等、廉价的职业培训,消除教育的性别差距和贫富差距,实现人人有机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
为女性赋权及促进性别平等对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消除所有针对女性的歧视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会在不同的发展领域产生乘数效应。
保障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并给予女性享有土地等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对实现目标5至关重要。尽管公共事务领域从业女性人数已达历史新高,仍应鼓励各地区的女性领导人,从而增强性别平等的政策和立法工作。
水资源匮乏影响着全球超过40%的人口,应当引起警惕,并且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升温,这一数字仍会上升。尽管自1990年以来,已有21亿人的饮用水和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但是不断萎缩的安全饮用水供应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保障2030年人人享有安全廉价的饮用水,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投资建设足够的基础设施及卫生设施,鼓励各级卫生建设。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保护并恢复森林、山川、湿地、河流等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系统十分关键。应增强国际合作,在发展中国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推广水处理技术。
要保障到2030年人人享有可负担的电力,就要投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对一系列技术采取节能标准,可将全球建筑和工业用电量减少约14%。这意味着少建约1300座中型发电站。要实现目标7,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升级换代,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来源十分重要。目标7的实现将同时推动经济增长并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驱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推动鼓励创业及刺激就业的政策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消除强迫劳动、奴役与人口走私的有效措施。目标8旨在到2030年实现充分和生产性就业,保障人人拥有体面工作。
技术进步是寻求解决经济和环境问题长久之计的关键,如创造新岗位、提高能效等。推动可持续工业、投资科研创新都对可持续发展有推动作用。
目前还有40多亿人无法使用互联网,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弥合这一数字鸿沟是确保平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关键,能够促进创新和创业。
投资基础设施和创新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要保证17个目标都得以实现,必须采取综合方式。
数据显示,收入不平等正在加剧,世界最富裕的10%人群占世界总收入的40%;最贫困的10%人群仅占总收入2%至7%。在发展中国家,如果考虑人口增长,不平等程度已经增长了11%。
差距加剧要求我们采取行动,落实政策,帮助收入最低人群,促进经济的包容发展,无论性别、种族、民族。
收入不平等是一项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包括改善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规范与监管,并鼓励发展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向最需要资金的地区。推动安全的人口迁徙及流动同样是缩小差距的关键。
当前,过半世界人口都居住在城镇地区。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5亿人,即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建造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城市区域内的极度贫困人口往往非常集中,各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正在竭力应对城市贫民区的人口增长。建造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要确保人人享有安全、廉价的住房,并改造棚户区。目标11还包括投资公共交通,开辟公共绿化空间,推动和管理愈发具有参与性与包容性。
有效地管理共同自然资源、有毒废物及污染物处理方式对实现目标12非常关键。鼓励产业、企业和消费者循环利用、减少废物,并支持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转向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很重要。
一方面,世界人口的一大部分的生存基本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仍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从零售商和消费者层面来看,将全球人均食物浪费量减半有助于提高生产和供应链效率,同时能增强粮食安全,让我们的经济体系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全球所有国家都已亲身体会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比1990年水平增加了超过50%。此外,全球变暖正对我们的气候系统造成长远影响。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么气候变化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每年,地震、海啸、热带气旋及洪水带来数千亿美元的损失。每年,灾害管理方面的投资就高达60亿美元。目标13旨在到2020年,每年募集1000亿美元资金,满足发展中国家需要,减缓气候相关的灾害。
增强内陆国家及岛国等易受影响地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必须致力于提高公众意识,将能力建设措施纳入国家政策和战略。只要有坚定的政治意愿并采取技术措施,我们仍有可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这需要采取紧急集体行动。
海洋的温度、化学变化、洋流和海洋生物驱动着全球生态系统,正是海洋让地球变得适宜人类居住。如何管理海洋这一重要资源对人类来说非常关键,并有助于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海洋还吸收了人类产生二氧化碳的 30%,海洋酸化比工业革命之初的水平上升了26%。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地,污染程度已经到达警戒值——平均每平方公里海域中就有1.3万件塑料垃圾。
可持续发展目标设立了一套框架持续管理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保护其免受陆地污染影响,同时应对海洋酸化带来的影响。加强对话交流,并通过国际法对海洋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将有助于应对海洋挑战。
除了依赖海洋,人类还依赖陆地提供生存延续的基础。人类80%的食物来自植物,农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和发展手段。全球森林覆盖率约为30%,森林为数以百万计的物种提供栖息地,也是清洁空气和水资源的来源,对应对气候变化也有关键作用。
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到2020年保护及恢复森林、湿地、旱地及山川等陆地生态系统。推动森林可持续管理、停止滥砍滥伐对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键作用。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少自然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二者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
和平、稳定、人权和基于法治的有效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当今世界日益分化。一些地区享受着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而一些地区却陷入看似无止境的冲突与暴力之中。这种情况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着手应对。
大规模武装暴力和不安定局面将对国家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影响经济增长,往往导致不同社区之间长达几代人的对立。在失去法治的冲突地区,性暴力、犯罪、剥削和酷刑十分普遍。各国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最弱势的群体。
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显著减少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与政府和社区合作寻求解决冲突与不安定局面的长久之计。加强法治和人权、减少非法武器流动、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机制中的参与程度是落实目标16的关键。
只有强调全球合作与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发达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从2000年到2014年增加了66%。但是,冲突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仍然需要金融资源及援助。此外,许多国家还需要官方发展援助来推动经济发展并促进贸易。
当今世界前所未有地相互依赖、互通互联。增加人们享有技术和知识的渠道对交流思想、推动创新至关重要。协调政策,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债务问题,推动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对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十分关键。
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支持各国达到目标的规划,以此加强南北合作及南南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协助发展中国家增加出口,有助于建立以规则基础的公平、开放、普惠的全球贸易体系。
促进全球团结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要保证17个目标都得以实现,必须采取综合方式。
世界城市日
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将于10月底在广州举办
共建城市 共享发展——2016世界城市日论坛在厦门召开
“人居三”与《新城市议程》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等着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