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对话主题:
不超过12个字;要有针对性,聚焦某一具体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选题必须是全国性的学术话题,不得带有企业宣传色彩;要便于正反双方讨论与辩论,不能有明显倾向性结论;文字表述凝练、简洁扼要,不需副标题。
(二)选题背景与立论理由:
包含:1.近三年来全国范围内对选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申办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综述,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
2.紧密围绕选题,阐释主题内涵和立论理由,对参会者具有一定启发效果,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三)参考议题:
4-5个,紧扣学术对话主题,目的在于引导参会者展开辩论,强调对主题的深度挖掘;要适合开放式讨论,循序渐进,渐次展开,环环相扣,便于形成共识;文字表述要简洁精炼。
(四)专家邀请:
每一场学术对话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
1.对话主席:作为对话主持人,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全程把握本会场学术交流的节奏,引导嘉宾开展正反方辩论、合理分配参会代表提问互动时间。具体人选可与学会商定;
2.学术召集人:负责学术对话方案策划及修改完善,邀请专家、与专家的学术沟通,把握对话的整个流程安排,策划对话的宣传效果及论坛成果的产出等,会后组织撰写本会场的学术观点综述和政策建议;
3.对话专家:7-9名,专家须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并考虑专家的学术背景、专业影响力和口头表述能力,适当兼顾地区与工作单位性质和中青年专家;同一单位专家仅限邀请一名,合作伙伴单位专家不超过两名(包括学术主席和召集人)。
(五)对话联系人:
负责与学会工作人员对接,协助学术召集人的相关工作,落实学术对话的组织实施的具体安排,联络、落实专家的会议注册和参会事宜、协调会场布置、学术对话现场的相关工作等,确保会议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