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33辑:无覆盖空间系列之城市公园设计
项目位于苏州市通安镇境内,面积约75hm2,场地周边是苏州最大的居民安置区,而区域内极度缺少城市公共绿地,因此规划将其定性为城市开放公园。
安置区中75hm2公共绿地的建设方向和定位成了建设方的一大难点,节约投资仅为了满足周边居民使用的建设决策显然不太正确,因为场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又具有相当潜力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否花巨资挖掘场地资源将其建设为旅游风景名胜点,这又面临一个新的市场问题,靠场地自身的人文及自然优势未必能在旅游业发达的江南获得一席之地,且周边环境及区域内的用地性质也是阻碍其发展旅游的不利因素。那么该公园最合适的定位是什么呢?——请倾听场地的倾述。
每一寸土地都是千万年来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过程的展示窗,场地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将决定其建设方向和力度,人为强加的定位并不一定合理。当然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将城市公园应有的功能结合到场地中去,在满足现代人使用的同时给场地一个倾述自身的机会 —— 一个满足现代人使用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观光休闲型城市开放公园。
场地内山体有多处人为开采石料所造成的山凹,对山体破坏严重。设计中采用了虚拟等高线恢复的景观手法对其进行修复,产生极有特色的景观效果。并未完全毫无痕迹地对山体进行恢复,且依稀可见当年采石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起到对后人警示的教育作用,当然完全填土恢复山体做法的成功把握也较小。
微信扫一扫转账
想要原稿请点击识别二维码哦
打赏者可免费获得本篇文章的高清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并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或电话联系我们。
随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