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大行动计划
优布局,搭建适宜创新的城区格局:强化“科苑路、留仙大道”沿线的创新服务功能,打造“十字创新长廊”,以大沙河为依托打造生态文化长廊,促使大沙河创新走廊内各片区联动发展;结合各片区发展特征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实现三区融合的创新发展格局;提出各片区的功能比重及职住平衡目标,优化各片区的城市功能配置,实现产城融合互促发展。

总体空间结构规划图 / “三区融合”创新发展格局
找空间,拓展多元复合的创新空间体系:梳理与挖掘存量空间的潜力,综合运用新建、城市更新等方式推动创新空间的有序供给;分类提出旧村、旧工业区等的更新策略,确定近期开发的20个重点更新片区;先期打造14个“创新社区”,重点建设16个新兴科技园、4个总部及研发中心,形成由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总部及研发中心等组成的多层次创新空间。

创新空间体系分类及分布图
提服务,提供高品质的创新配套服务:构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重点建设西丽中心区与塘朗中心区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便快捷、服务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网络,打造“八分钟”社区。高标准配置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水平,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品质。配建不少于30个创新社区服务中心,每个创新社区中心规模不得小于3000㎡,提供培训辅导、商业休闲、文化会议、顾问咨询等配套服务。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 全域景区化的休闲娱乐游览路线图
创氛围,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氛围: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公园化的工作环境,构筑三横五纵的生态廊道,新建4个城市公园与15个社区公园;通过对大沙河的综合治理与景观塑造,建成贯通流域内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自然生态空间,科技、生态、文化元素聚集的创新生态文化长廊;新建80公里的城市绿道与80公里社区绿道,建设4个慢行街区和16个特色街区,打造独具自由、便利、宽松特质的第三空间系统;培育创新文化氛围,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实现每万人拥有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数量达到0.1个以上的目标;策划城市事件,增强区域影响力,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精神。
定机制,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保障机制:从创新空间供给、配套服务、资源共享和融资体系、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