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昨天(4号)下午,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这份聚焦2035年的城市规划明确提出,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关于目标愿景,是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
对标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规划要求到2035年,上海的重要发展指标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展过程中,上海会牢牢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实现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徐毅松: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其中,城市住房、养老、基础教育、体育、绿地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常住人口需要为主,水、能源、安全、交通等设施,需要满足实际服务人口的需求。

建设用地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内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形势下,规划提出,到2035年,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只减不增,并将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区改造的思路将从“拆迁、改造、保留”变为以保护、保留为主。住房方面,上海城镇住宅用地,将从现在的660平方公里增加到2035年的830平方公里。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岑福康:上海将保持稳定的居住用地供应,在结构上,将增加中小套型住宅供给,提供人才公寓、国际化社区和适老住宅等不同住房类型,多渠道增加租赁型住房的比重,包括我们加大新建住宅当中的租赁型住房的配建比重。
中心城区平均通勤不超40分钟
此外,在民生领域,规划还提出,上海将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

2035年,全市公共交通占全部方式出行的比重将达到40%,力争实现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不超过40分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