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鲜生上海虹桥店内景
从历史上看,上海虽然过去隶属江苏,但和浙江的心理距离一直比较近。从浙江获取上海的升级动力,对上海而言是很自然的,而向上海输出技术和资本,也是浙江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就上海就是杭州成就自己的最短路径,阿里巴巴在上海越来越深的布局就是如此,而今,蚂蚁金服的子公司支付宝注册地在上海,大规模开展线下新零售试验的盒马鲜生总部也在上海,从南京路的升级改造到地铁的刷脸支付,上海正在成为阿里巴巴庞大商业试验的前台。
世界正在发生深度变革,新技术正在改造各个传统领域。上海庞大的城市规模和体量,使她成为这种改造最好的试验田和时间场,正是有了上海这样阔大的舞台,才能安放杭州越来越牛逼的灵魂。
上海和杭州的关系,看起来似乎有点像广州和深圳的关系,但其实细究起来并非如此。上海和杭州是一对好CP,这两座城市太互补了。
相较上海,杭州当然有很多短板,杭州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但上海可以为杭州提供全球性门户,杭州的科教资源相对较少,高端人才也不多,上海正好可以弥补。
现在上海的确已经是杭州的人才库,杭州只有2家“双一流”大学,而上海有13家,相较而言,广东全省只有5所“双一流”大学,长三角相对珠三角在智力资源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有人可能会说香港有好几所好大学,但香港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且本地招生比例很高,研究生阶段内地生较多但很多返回境内时也选择北京上海等其他地区就业,能够反哺广深地区的并不多。
广深关系和沪杭关系很不同。广州和深圳事实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一方面,广州理论上是个“运营导向”的城市,深圳是个“产品导向”型城市,但是深圳又是华南地区绝对的金融中心,广州的金融业增加值还没有深圳的一半,因此对资本的集聚效应也弱于深圳。
在广东内部,深圳和广州的“明争暗斗”几乎从未停歇,从本质上说,广州和上海在城市体量和能级上的巨大差距,是广深关系和沪杭关系不同的根源。
广州在深圳面前是“不自信”的,当广州2016年的GDP被深圳超越之后,广州除了华南交通枢纽和外交中心的地位以外,在深圳面前可以扬眉吐气的似乎只剩下历史积淀、科教资源和美食。
广州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和上海不在一个量级,不可能作为深圳现成的人才和技术库,广州的GDP只有上海的七成,国际化程度相对上海也较低,不足以成为深圳创新力量的大展示场。
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本身也源于广深港三座城市复杂的博弈关系,需要中央政府从更高层次来协调。
在华东地区再搞一个湾区,事实上已经在各界的预期之内。相较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湾区未来的发展阻力要小得多。上海和杭州的这对CP关系,将是这个湾区的稳定器。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里巴巴引领的在上海挖角的风潮,正在让沪嘉杭走廊的一体化变得水到渠成。杭州的崛起不会让上海失去什么,相反,上海会因为杭州输出的资本和技术,变得更有竞争力。
其实说到底,阿里巴巴是一家企业服务公司,这和上海这个城市的定位有着内在的契合,阿里能带杭州飞,当然也会带着整个杭州湾飞。从这个意义上说,杭州的存在是上海最大的幸运,在通向“全球城市”的征途上,杭州将是上海的“神助攻”,上海没什么好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