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罗市清除广告计划前后对比 图片来源丨http://www.hildegoesasger.org/
完全取缔户外广告也并非圣保罗市的初衷。在2007年的禁令前,据纽约时报报道,圣保罗市在此前颁布过禁止老城区出现户外广告的法规,但并不奏效。商家们依然可以通过贿赂等手段确保自己的户外广告屹立在城市上空。
据纽约时报2006年的报道,市长卡萨布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此前限制性的治理条例执行失败是他们采取极端方式的原因,“在一座1100万人口的城市需要巨大的行政资源去判断哪些广告合法哪些违规,所以我们决定直接全面禁止”。卡萨布市长也表示,一旦情况得到控制,他会允许广告以一种受控的、合理的方式再次回到巴士站、公共厕所等场所。
自2012年起,圣保罗市用谨慎的态度重新开放了户外广告。根据卫报的报道,一些巴士站出现了谷歌的广告。
日本土地狭小,可利用的位置有限,东京的户外广告可称得上是寸土必争,相同的面积中,广告的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更新之快,堪称世界之最。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难题。
而对于这类户外广告的管理,日本的管治理念来源于1970年代的西方,其中心是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如何通过改变角色定位,从“管理”转变为“管治”——政府从单一集权的行政管理变为多方参与管辖,多元协商处理,多方共同合作,形成“政府、市场、公众”三重主体的和谐共处的局面,提高城市竞争力。
因此,管治理念也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的户外广告领域,使户外广告成了城市中的和谐元素——小广告与大城市不冲突,政府、企业和公众和谐共处。
本文首发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微信公号“千篇一绿”,本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