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李琦,北京市设计研究院。
▲ 京都站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25/14153381195_9055a2a640_o.jpg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猛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严峻。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为公众出行提供高效、安全、舒适、大运量、低能耗、绿色环保的交通服务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措施。
轨道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系统中最直接服务大众的“窗口”,它的便捷、人性化程度( 比如与其他方式的换乘、出入口与周围道路及建筑的衔接等) 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以及轨道交通的吸引力。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车站,轨道车站越来越注重与城市的其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综合体。有的车站同时还作为城市重要的旅游景点、购物中心、就业场所、演出舞台、聚会中心等等。更有甚者,基于轨道车站打造了地下“王国”,创造了“混凝土下的神话”。
下面我们将带领大家了解日本、加拿大在建造便捷、人性化轨道车站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日本京都站
日本在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和布局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京都站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实例。京都站总建筑面积为24 万平米,是集酒店、购物中心、博物馆、餐饮和交通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体。同时,京都被誉为通向日本历史之门,因而京都站枢纽也是认识日本历史的重要门户,它的周边还分布了多个历史景点。
▲ 京都站周边巴士线路示意
http://www.openstreetmap.org/#map=16/34.9853/135.7601
京都站日服务人次达38 万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完善、便捷的交通设施布置,以及各种人性化设计,从而为乘客提供了方便、舒适、优美的换乘体验。
首先,交通设施采用立体化布局,优化换乘流线。京都站内集合了多条铁路、城市轨道线路,包括JR 线、近铁线、地下铁、新干线。设计师将不同方式的交通流线布置在不同地层上,以避免冲突,合理分流;再根据交通设施的性质就近布局,从而缩短换乘距离。JR线的站台正对一层大厅设置,购票的服务台和车票自动贩售机就近设置于大厅左侧,旅客可在一层大厅完成购票、上车。乘坐地下铁的旅客,通过大厅正中的电梯在地下二层购票上车。近铁电车的售票服务台紧邻站台设置于地上二层,旅客可通过一层大厅右侧电梯上楼乘车。京都站这种立体化的布局方式,以及站内外合理清晰的旅客交通流线设计,大大提升了换乘的效率。
▲ 京都站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JR_Kyoto_sta01nt3200.jpg/450px-JR_Kyoto_sta01nt3200.jpg
第二,重视公共交通,强调公共交通的首要地位。设计师将不同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出入口分散布置在综合体外部,便于乘客选择公共交通方式。车站的南北广场分别设置了多条巴士线路用来集散铁路、城市轨道的客流。
▲ 京都站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b/Kyoto_Station_Christmas_tree_2016-11-19.jpg
第三,注重换乘时效。通过合理调整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运行计划来缩短换乘时间。在发生晚点时,提供实时、动态、准确的晚点变更信息,缓解乘客焦躁不安的情绪,同时便于乘客安排合理的换乘出行方式。
▲ 京都站行人集散空间及空中连廊
http://blog.sina.com.cn/s/biog_7475le700100ukw2.html
第四,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大幅提高接驳换乘的舒适度。枢纽东侧布置了旅馆、剧场等,西侧还有百货商场、美术馆等。丰富多彩的商业娱乐活动,将乘客换乘等待的心理时长大大缩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京都站中庭空间的设计很有特色,建筑师通过设计巧妙地消除了高层建筑的压抑之感。中庭地面东西两侧的升高方式使半敞开的中庭空间通过“地形”变化将各层的各种使用空间联系起来,实现了各功能区的融合。各种植栽、喷泉、雕塑等景观元素被纳入行人集散平台与广场,使站内乘客休憩、通行环境品质大大提升,同时还能够方便不熟悉车站的乘客有效地定位出入口的位置。
蒙特利尔轨道车站
蒙特利尔将轨道车站换乘衔接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它以轨道车站为节点构建了庞大的步行衔接网络,网络中融入了商业、休闲、娱乐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产业,进而形成了四通八达、活力十足的地下城。
蒙特利尔地下城位于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威尔玛丽区,长17 公里,总面积约400 万平米。地下城通过10 个地铁车站与全长33 公里的步行网络,连通了约2000 个商店、1600 多个住宅单元、200 多家餐厅、40 多家银行、40 家电影院及娱乐场所、40 多个室内公园、2 所大学、2 座火车站和1 个长途汽车站。
▲ 蒙特利尔轨道车站及其步行衔接网络
http://s7.sinaimg.cn/large/001b6pKdgy6UyQdu2ISc6&690
地下城环境宜人。蒙特利尔每年冬季长达4 到5个月,夏季高温闷热。在这样的气候下,地下城为轨道交通乘客提供了宜人的环境。每天有约50 万人通过轨道站点以及与站点紧密衔接的地下步行系统到达站点周边的商业、办公空间。对蒙特利尔人来说,工作、生活、娱乐均可以在这座“地下王国”中完成。
▲ 蒙特利尔地下城中精心设计的艺术空间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0/Les_Cours_Mont-Royal_Catwalk.jpg
为了保持地下城的“活力”,吸引更多的轨道交通乘客和步行者,蒙特利尔始终以鼓励和倡导使用公共交通为原则,采取的措施包括:
(1)五个“连接”。一是把两条地铁线通过连续的步行空间联系在一起;二是把社会文娱设施和地铁联系在一起;三是把主要商业街和地铁联系在一起;四是把同一条线路人流量较大的地铁车站通过步行通道连接在一起;五是把空置的大型地块和地铁联系在一起。
(2)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普遍适用的步行通道,最优化设置人行道的开口和直接通道,确保街道和建筑之间的便捷联系。
(3)使用清晰明确的标识系统来增强步行网络使用者的方位感。
(4)充满人情味的精心设计以及无处不在的艺术与时尚元素是地下城获得巨大成功的更深层次原因。在地下城中,随处可见雕塑、休憩花园、地下T 台、博物馆、艺术长廊。这些元素使得地下城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和人情味。此外,许多著名的景点、蒙特利尔现代博物院等都可以通过地下城到达。
http://cdn.blog.hu/no/nokapultnal/image/dsc03243.jpg
如何打造高效、便捷、人性化的轨道车站是几乎所有轨道交通在建城市面临的难题。合理的车站设计应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设施相互补充、合理组织,轨道车站与周边用地及建筑有机结合,从而使车站功能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完美地融合。每个“轨道上”的城市应因地制宜,通过借鉴其他城市的有益经验不断研究和探索,最终建造“合身”的车站“王国”,创造自己的轨道奇迹。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2017年 第 2 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