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工经济要求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思考闲暇时间。零工或工作之间的正常间歇使我们可以期待贯穿于整个工作生命中更频繁、更规律的闲暇时光,而不用期待公司每年能提供两至三周的带薪假期。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灵活的时间去休息,因为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工作的地点、时间以及工作量的多少。
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想用这些闲暇时间去干些什么?
究竟该如何度过闲暇时光
更多的闲暇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去过更加精彩、有趣和平衡的生活。我们不必再把个人的目标和梦想塞进每年两周的假期里,而是利用两份零工或工作之间的间隙来追求它。在零工经济中,我们可以更容易、更频繁地享受更多的闲暇时间。我们可以提前为“免受工作的打扰”规划,追求其他人生目标,比如:写小说、旅行、陪伴孩子及年迈的父母、做志愿工作,或其他列在人生清单里的事情。如果我们多加以规划,零工之余的闲暇时间足以成为人生中最令人满意、最有价值的时光。
在为本书所做的采访中,我询问了一些零工者和从事传统工作的人,让他们说说最想怎样度过零工之余的闲暇时光。他们的回答涉及了几个共同的主题,而这些广泛的主题可以作为激发自己想法和指导具体计划的起点,以供我们下次闲暇之时借鉴。
旅行:旅行是每个受访者的首选。有的人仅仅是为了旅行而旅行:休假,到某个国家或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游览,或者是补上大学时没来得及的背包旅行。带有目的的旅行同样也很多:去意大利的某个小镇寻根,和爸爸一起去看每一场棒球比赛,与祖父母共度几周,或者拜访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学好友。
发展兴趣或爱好:第二大受欢迎的回答是参加兴趣活动,如提高高尔夫球技,参加马拉松或铁人三项培训,甚至只是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有的人想把时间花在最中意的爱好上,如园艺、读书、绘画或摄影。接受我采访的许多人都会为自己花时间追求的某项活动或爱好制定一个目标,如:学会一门新语言,成为认证的瑜伽老师,获取为非母语人士教授英语的资格,或是提升厨艺。
做志愿者:回馈社会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其方式千差万别:参加一项政治运动、为非营利组织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建造房屋,帮助偏远地区医疗机构(Remote Area Medical)提供免费医疗,帮助维护阿巴拉契亚山道(Appalachian trail),在有机农场帮忙,或者把时间奉献给慈善机构。做志愿者的机会很多,我们很容易从中找到与几乎任何一个兴趣点相重合的。
完成个人项目:包括完成我们一直以来就想要开始的项目,如整理照片、清理车库、梳理个人财务,或感受“重塑人生的整理魔法”。或许你的个人项目需要一些私人时间,如冥想、瑜伽休养,或是任何能让你得到滋养、使你平静或恢复元气的精神活动。



我们想要规划好自己的闲暇时间,就应该像“金发女孩”一样把时间安排得刚刚好,一点儿也不多一点儿也不少。如果规划得太满,那么恢复活力所需要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就会受到限制,也会失去某些可能帮我们踏上新征程的偶然缘分。但如果规划得不够,那么我们可能会永远窝在沙发里。想想哪种方式适合你,然后做出更合理的规划。
多加练习之后,我们才会游刃有余地去规划闲暇时间。全职员工并不需要发展(因此也不具备)这种规划技能,所以,只有进行多次尝试才能擅长并感到舒适。准备好一张想法清单大有裨益,这能阻止我们掉入浪费、虚度时光的陷阱里,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时间来实现梦想、推进目标并完成自己的优先事项。
邻居(朋友和家人)会怎么想?
零工经济不是一个全新的现象,但对许多人来说它仍然很陌生。你的父母或祖父母、老板或一家大公司的面试官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或掌握零工经济中工作的灵活性。他们可能抱着根深蒂固的员工心态,从而很难理解你的休假决定。他们可能不太明白你在做什么或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会担心你的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
当休假时,我们需要用一个故事来向家人、朋友和同事解释我们在做什么,并且将其与目标和优先事项联系起来。连贯且令人信服的叙述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休息。一定要确保我们不会显得盲目或者偷懒,因为毕竟我们要不工作一段时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
总会有一些人羡慕我们花时间休息的意愿和能力。当我们寻求另一种道路时,选择更传统道路的人可能会将其视为巨大的威胁。别人很可能会羡慕、嫉妒,甚至怨恨我们。对于这些人,我们最好向其解释一下我们有意的策划、对于优先事项的专注以及为了得到休息时间而做出的妥协。如果他们也真心喜欢,就好好鼓励他们也这么做。
当我们向父母和祖父母或年长的同事说明时,必须小心处理。因为他们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员工心态,认为休息时间就是为期两周的年假。我们得帮助他们意识到,当今如果不从事全职工作,老板是不会“给予”年假的。现在,我们不得不“ 拿出”自己的时间计划休假。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了解我们利用时间的方式是有价值的,是与人生目标和个人优先事项相一致的。
引述别人的故事有助于讲好自己的故事。成功的榜样可以告诉我们休假是如何有益、富有成效且令人重新精神焕发的。施德明(Stefan Sagmeister)是一位在纽约经营自己工作室的设计师。他在受人欢迎的TED 演讲“休假的力量”(The Power ofTime Off)中,倡导了一种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定期休息的方法。他提出了一个诱人的建议:
我们大约花25年的时间学习,接着有大约40年的工作时间,然后,有大约15年的退休时光。我认为,大约拿出5年的退休时间分散在各个工作年份中,这样可能会大有益处。
施德明每隔7年都要关闭一次工作室,休假一年。他发现,自己的休假,无论从创作上还是财务上来说,都是成功的。他在休假后设计的作品质量更高,所以也可以收取更多的报酬。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新美国”(New America)智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创造了“投资休息”(investment interval)一词,以此描述她与家人在国外度过的10个月休假。
从2007年8月到2008年5月,我和丈夫在上海休假。当时总统选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的许多朋友都正在为不同的候选人担当外交政策顾问。我们认为这次休假的原因之一是“投资家庭”——利用该机会在一个外国文化中和家人度过亲密的一年。除此之外,我们也想让孩子提高中文能力,让自己了解亚洲。
作家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和谢丽尔·斯特雷德(Cheryl Strayed)都曾在书中描述以下情形:休假,沉浸在大自然中,把生活精简到一个随身携带的背包里。
不同年龄、职业和经济状况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休假,之后再回到职场中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写一本书都不够。但是只要搜索一下休一整年年假的博客,就会出来很多结果,你可以从中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有创意地休假的。这些例子和榜样可以帮我们讲好自己的故事,让亲朋好友少些担心,并更加支持我们。
别人都不休假,我为什么要休假?
尽管多休假的好处很明显,比如休假很有趣,有益健康,可以减轻压力,但奇怪的是,我们仍然需要提倡多休假。显然这种提倡是有必要的,因为近半数(41%)的美国人并没有休有限的带薪年假,更别提多休其他类型的假期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的思维,而不是工作。员工害怕休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害怕回来时有一大堆工作在等着,或者他们觉得,如果自己休假的话,自己的工作就没人做了。
多休假会带来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1、重获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今天的许多退休人员都属于过于重视工作的那一代。工作的那些年里,他们专注的事情是有限的:工作、家庭,或许还有门前的草坪。他们每年只有两周的带薪假期,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成长、探索世界、开发兴趣爱好,或是与朋友和社区的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因此,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Nielsen)称,今天的退休人员平均每周看50 个小时的电视。
我们可以避免上一代人的错误,利用零工之余的时间来拓展个人生活。我们可以开发兴趣,从零开始练习,发展新爱好,认识新朋友。我们也可以把时间花在家庭或社区上,或是关注的某个事业或组织上,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当允领导的非营利机构关闭时,她失业了。过去4 年的全职工作让她身心俱疲。她回忆说:“我真的是全身心投入,把身体里的每一分精力都投入到这个机构上,所以,当我们真的关闭它时,我筋疲力尽。”在这样一段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她决定花两个星期去看看国外的家人,拜访一些亲戚,然后全身心放松。当她到国外时,“我用所有时间来恢复身心,做些简单的事情,读书,看视频,与家人享受悠闲时光”。当她意识到自己太需要平衡一下,把时间留给自己时,她把在家的两周时间延长到了三个月。当回到美国时,她意识到“自己想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那不是事业,因为事业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所以,她又休息了一个月,为了寻找信仰而进行精神静养。这段与家人相处、静养的纯粹时光,让曾经把过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工作上的允,进行了一次平衡和重组。
2、恢复活力
工作可以带来压力。许多美国作者不仅背负持续的压力,而且也处于短期和长期的疲劳状态中。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管理学副教授艾莉森·加布里埃尔(Allison Gabriel)在接受《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
很多研究表明,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经常消耗这些资源,你的成效就得不到充分展示。当资源耗尽时,你的表现会越来越差。坚持力会下降,完成任务也变得很困难。
在两周的年假之外,再多休息一段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活力,并补充消耗殆尽的认知和情感资源。
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的公司主要是为了让员工有机会恢复活力。英特尔公司为入职7年以上的老员工提供8周的带薪休假,因为员工回来上班的时候“恢复了活力,并且创新力十足”。 即使是在相对较短的休息时间里,放下电子产品,也可以让我们不再处于“永远在线”的状态,使精神得到恢复。
3、改变看法
如果你计划在休假的时候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是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那么在假期结束之后,你对生活的全部看法就会得到改变。温斯顿·陈(Winston Chen)在规划了三年之后,辞去了软件公司的工作,带上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搬到了一座挪威小岛上住了一年,做了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他写了一篇博客文章,总结回到美国之后他所感受到的信心和平和。“我和妻子都说,‘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到岛上去生活?’我们都变得更加自信了,因为我们刚刚发现,即使物质条件不充裕,家人也同样可以活得很开心。”这段休假时间已经改变了他的生活、工作态度,也改变了他对如何让家人幸福和快乐的认知。他意识到,休假“不仅仅是一个难忘的冒险,还改变了我们”。我们不必为了获得不同的视角而搬到一座偏远的北欧岛屿上去。利用休息时间,改变惯例或开展新的活动,都是帮我们改变自我看法及人生观的有效方式。
4、创建“过渡空间”
工作和家庭生活可以迅速转变成一种“只工作、不玩耍”的状态,各种各样的日程安排、忙碌和职责让我们感觉无暇他顾,压力很大,总是在努力应付。我们的阴阳并不平衡。作家和演讲家麦钱特(Nilofer Merchant)曾写过“过渡空间”(一件事结束与下一件事开始之前的时间间隔)的重要性:
我们都经历过“过渡空间”。它是你小时候的暑假,那是学习的“过渡空间”,你可以大肆玩耍,同时也知道接下来就会是学习时间了。它是你怀孕之后与正式成为父母之前的那段时间,(如果幸运的话)你期待未来的幸福但仍未体验到养孩子的种种艰辛。它是订婚与结婚之间的那段时间。甚至在另一面,它也让你离婚之后学着重新聆听自己的声音。它是你得到了公司录用通知但还未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它也可能出现在你寻找新的角色之时。它也可以简单到你明确了一个新方向时。“过渡空间”无疑充满了希望,尤其充满了种种可能性。
零工经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机会去创造、品味和享受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当你处于过渡期时,无论是换工作、开始新的零工、搬到另一个城市还是毕业,别忘了寻找机会创建自己的“过渡空间”。
在零工经济中,我们对自己的时间、休假都有更多的控制权。主动休假并且决定如何利用休息时间越来越取决于我们自身,而不必再被动接受两周的带薪年假了。从一份零工、项目到下一份零工、项目,休息期、停工期和间歇期会自然出现。这些插曲提供了暂停的空间和时间,让我们去呼吸,去反思,去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