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25日电(记者郑钧天)中国政府网25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显示,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
《批复》要求,未来上海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塑造特色风貌,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管理服务,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批复》提及,上海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构建空间留白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批复》要求,上海“要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方面,《批复》要求上海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违法违规建设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性。
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方面,《批复》提出,上海要强化对历史城区风貌格局的整体保护,加强对中共一大会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外滩近代建筑保护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的保护。
《批复》还提出,上海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和“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同时,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上海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注:本内容来源新华网,转载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规划师》往期论文推荐
新书推荐|《城市观察》,不只是观察……
半城市化地区规划实施的困境与路径 —— 基于深圳土地整备制度的政策分析
北京大兴区国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探索
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
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
成都市双流县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响应
四川省海绵城市试点规划编制实践总结及展望
省级新型城镇化规划文本传递中的流变分析
佛山市顺德区低效工业用地空间绩效评估研究
基于互联网媒介图像信息的多尺度城市夜景意象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思路探讨——以南宁为例
绿洲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伊犁河湿岛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哲学思维下的“城中村”归宿判断: 从消亡走向重生
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购买《规划师》或图书
请拨打电话:0771-2438012
转载须知
由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
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