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技术水平的不足造成《绿心总规》的一些问题在规划编制阶段往往被忽视,但在实施中会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技术路线问题导致规划内容前后矛盾,如多项条文对应同一管理事务,造成规划实施依据前后矛盾,突出表现在绿心地区空间管控分区规划和绿心地区生态保护分区规划的冲突上,两者分别将绿心地区划分为三大空间管控区,前者划分了控制建设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管控内容相对综合,后者划分了核心保护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管控内容相对单一。
理论上讲,后者基于前者,深化和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但问题在于两套管控体系在空间上没有实现关联,空间边界冲突势必造成规划实施困难。另一方面,因技术局限导致规划图纸精度不够,造成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绿心地区尚未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规划作业底图的精度只能达到1∶10000,但规划实施中项目报建大多采用1∶1000的地形图,两者叠加之后会存在偏差,涉及《绿心总规》三区管控边界沿线的项目很容易因为这种偏差违反空间管控强制性条文,甚至触犯《条例》,致使项目无法落地。
从规划范围看,面积为523km 2 的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层次规划,但从规划管理要求看,作为523km 2 地域范围内项目落地审批核心依据的《绿心总规》应提出微观可落地的指标要求;《绿心总规》在技术层面上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挑战,而应对思路也应从技术路线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去寻找。